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减隔震技术”是建筑业“降碳”利器,渗透率10%假设下每年可降碳1047万吨以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家,加速减排目标推进势在必行。减隔震作为一种新技术自“汶川地震”后快速发展,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减隔震技术”由于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建筑物上部结构可实现降度设计(地震烈度是结构设计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可以显著降低钢材、水泥的用量,从我们列举的实际案例来看,8度区可减少钢材使用量30%左右;9度区可减少钢材使用量40%左右。我们估算,减隔震渗透率每提高10%,就能够为我国降碳1047万吨以上,助力我国建材行业每年减排近1%,相当于每年种植1.6亿棵树。 “减隔震产品” 或像“光伏”、“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一样,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选项2020年7月,住建部等七部委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各地对绿色建筑均有几十元/㎡奖励,例如上海给予二星50元/㎡,三星100元/㎡,我国建筑业碳排放比重高,占全国总排放的40%左右,从年均碳排放的角度来看,60%-80%以上为建材生产阶段产生的碳排放,因此在减排工作推进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建筑材料消耗量角度将是强有力的抓手,其中钢材、水泥比重最高,合计超过77%,因此钢材、水泥消耗量的高效利用是未来建筑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方向。此外,碳排放具备可交易性,节碳量可通过交易变现,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主动降碳意愿,有望倒逼减隔震技术降碳发展。 “防灾减灾”被提升至相当高度,民生投资扩大行业近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防灾备灾,发展重要性凸显,明确“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同时拟继续加大民生项目投资,拟安排专项债3.65万亿优先支持在建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与往年相比持续扩张;加快旧改进程,去年超额完成目标超10%,今年计划新开工5.3万个老旧小区,较去年目标提高了近36%。减隔震技术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民生类工程,近年不断向机场等生命线工程领域应用,旧改、LNG、地铁上盖、博物馆等功能性需求领域扩张,扩大有效投资预期增强的背景下行业发展信心更强。 行业逻辑发生变化:被动市场或逐渐切换为主动市场,乐观假设下“减隔震”每年行业空间有望看到1100亿《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公示,未来或在高烈度区特定公建领域大力推广,但属于被动市场;“碳中和”大背景下,能够显著降碳的“减隔震”绿色建筑设计有望获得快速应用,“被动”向“主动”的切换将加快渗透并扩大应用范围,行业发展前景将更乐观,积极、中性、消极测算下每年行业空间有望看到1100/710/515亿,远高于我们之前预测的300-400亿。 投资建议: 减隔震行业作为建筑产业链的新兴技术,不但可以“防灾减灾”和构建“韧性城市”还可以“绿色降碳”,能够有效帮助7度、8度以及9度地区的建筑物节省钢材水泥等材料用量,进而有效控制碳排放,有望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有效力量,同时“减隔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有望获得快速应用,“被动”向“主动”的切换将加快渗透并扩大应用范围,行业发展前景将更乐观,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测算下每年行业空间有望看到1100/710/515亿,远高于我们之前预测的300-400亿。建议关注震安科技(减隔震龙头、单项冠军)、天铁股份(轨交减振降噪细分龙头,布局了建筑减隔震项目)、时代新材(有部分建筑减隔震业务)。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碳中和”目标推进不及预期。(太平洋证券)
上一篇:农林牧渔:生猪产能已进入至少两年的产能复苏大周期
下一篇:证券行业: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门槛发生改变
投资亮点: 1、疫情影响下仍逆势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可期国内外疫情影响下,公司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