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迈上新征程
在行将与我们作别的2014年里,“新常态”一词破茧而出、迅速走热,牵拽各界眼球。即将如约而至的2015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继续作为各方的立足点和着力处,有效引导前行路,持续释放正能量。
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开拓新格局……都离不开发展眼光的锻造。视角得当,方法科学,许多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各种举措也会事半功倍。否则,弯路就可能走得多,学费就可能交得冤。
出现阶段性减速,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来路略做回眸,不难发现,大致以2009年为界,之前的高速增长和此后的增速回落,都是经济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讲,“快”有快的原因,“慢”有慢的理由。
先说“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在约30年时间里,持续保持近10%的快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一方面,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亿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这也充分向世界证明了,当发展的要素、条件和机遇出现难得的历史耦合后,中国完全有能力乘势而上。
对曾经长期存在的“快”,不能戴有色眼镜,要通过历史坐标做科学考察。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仍须保持一定速度,这会给调结构、推改革、防风险提供坚实支撑。
再说“慢”。与自己纵向地比,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经济增速,确实不如以往;但与别人横向地比,7%左右的经济增长,无论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均名列前茅。
需要强调的是,最近几年的结构性减速,既是阶段性变化的现实结果,更是主观认知提升的外在反映。前者,主要表现为要素供给效率降低、创新能力仍然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后者,主要体现在许多地区和部门面对“旧常态”的高速度时,发自内心的一句话,“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不再过分纠结于速度,会有助于各方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优化结构上,把真正的功夫下在质量提升上。
然而,内涵式、集约型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种“成长的烦恼”也难以一夕毕除。此时,更需要我们拿出克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
比如,有些难点在于我们无法一下子摆脱思维惯性,对规模和速度看得重,对质量和效益拎不清。一遇经济增速下滑,便又在没有彻底想清楚“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的情况下,重回投资拉动老路。但求速度,不问质量;只管刺激,不顾约束;惟瞻政绩,不重规律……这样的定式,实在与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核心要求相去甚远。
又如,有些难点在于各种问题彼此交织,互为因果,并大大超出“经验库”和“教科书”的范围。举个例子,在识别和剖析结构性减速上,我们就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不尽清晰到逐步清晰、从不尽全面到基本全面的过程。因此,当我们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这几年经济增速下降“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在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这之后我们猛然发现,理论上的依据也迫切需要更新,并且,这越发成为今后适应新常态和寻找新动力的客观基础。
在这里,“实践-理论-实践”找到了全新注解。
再如,有些难点在于很好的政策措施无法落地。从体制机制设计角度看,这几年好方案不可谓少,其中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有效实施。但也不可否认,尚有一些“落地性”欠佳。
当优秀的转方式制度设计,遇上“贪大求快”的发展积习;当优化空间格局的发展战略,遇上“一亩三分地”的褊狭思维;当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政策要求,遇上“社会腿短”的顾此失彼……抓好政策落地,便总能彰显出特殊重要意义。
一定意义上讲,眼下的这场“新常态挑战赛”,既是“今日中国”与“昨日中国”的“自我对比”,更是“今日中国”与“今日世界”的“全球对比”。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关键词是“浴火重生”,后者的关键词是“相映相和”,但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新常态路线图”。
因此,在主动适应新常态过程中,国际眼光须臾不可或缺。有时,表面上看起来是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国传统意义的廉价劳动供给模式已经终结;有时,初看上去是人民币浮动和跨境资本波动加剧的问题,背后却能从今后随时可能到来的国际收支拐点上觅得原因。
看“新”,要顺势而为,尊重规律;看“常”,应保持警醒,紧盯质量;看“态”,当因物赋形,合于实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常态包含新机遇,期待新飞跃,迈上新征程。已经笃定“砥砺而新”的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新常态的主人。
上一篇:投资新常态:补短板,优结构
更多"适应新常态,迈上新征程"...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