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必要打造新版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这个60多年前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说法在近期再度成为了热门词汇,只是被重新冠以“新马歇尔计划”,或者被称为“马歇尔计划2.0”,而主角也从60多年前的美国变成了现在的中国。
然而,所谓“马歇尔计划”,是60多年前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欧洲经济进行援助、协助重建的过程。这和如今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与贸易又有着多少相似性呢?如果没有,所谓马歇尔计划一说,只是换了个说法的“中国威胁论”?
那么,退一步讲,中国到底有没有必要打造一个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明确是美国对欧洲的援助,而中国对欧洲则是市场化的投资操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与中国的出发点就完全不一样,美国提出援助,是避免欧洲经济的衰落最终造成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与威胁,而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则是为了化解国内产生过剩的困局。”
深耕欧洲
中国正在深耕欧洲市场,这已经成为各界普遍的共识。中欧的合作之所以能达成,是中国对同行者的礼遇,也是两个市场自然互补的需要
从3月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洲四国,到6月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和希腊,再到10月份李克强再次访问欧洲三国。不得不说,今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到访欧洲的频率的确有些频繁,自然也难免引人侧目。尤其,每次中国国家领导人到访欧洲就意味着多项大手笔订单的面世。
显然,这绝非中国单方面的热衷而已,欧洲各国的热情更是高涨。李克强此次访问欧洲期间,中国和欧盟领导人举行了第十六次会晤,并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表示,欧中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欧盟正致力于结构性改革,推进欧洲一体化。欧方感谢中方对欧洲和欧元的信心与支持,将继续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中方保持密切的对话与合作,落实好《欧中合作2020战略规划》,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尽早签署欧中投资协定,为中方投资者提供更好环境。
中国正在深耕欧洲市场,这已经成为各界普遍的共识。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这也为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中德两国之间关系的日益热络,成为中欧关系深入发展和持续升温的最集中体现。德国是惟一一个中国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在年内分别前后两次访欧行程中均到访的国家,这也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一年多的时间内第二次访问德国,而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了她的第七次访华行程。
李克强这次访问德国的重头戏之一是参加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两国政府26位部长参加磋商。李克强表示,中方对德方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表示欢迎,希望德方支持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推动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磋商后,两国签署了贸易、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等总额为181亿美元的合作大单。另外,中方将积极考虑德国大众汽车提高在一汽大众合资企业中股份比例的请求,也希望德国允许资质好的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
方桌变圆桌
欧洲欢迎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欢迎,这可以从一些外宾礼仪中看出端倪。中国也需要拓宽欧洲发展与合作空间,但这是不是就是“马歇尔计划”
而比起中德两国彼此签订的巨额合作大单,此次李克强访德过程中更引各界瞩目的则是两国领导人言谈举止间所传递出来的那种“亲密”。在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时,默克尔与李克强坐在一起,两国的众位部长则各自在一边呈圆形排开就坐,而不再是之前彼此面对面而坐。
显然,这样一种坐法的变化无疑引起了外界诸多的猜测及揣摩。如果说,谈判坐法的改变,显示两国领导人之间更加的随意与亲近的话;那么,李克强与默克尔长达10小时马拉松式的会面,进一步突显了两国政府首脑层面的交流热度与深度。
李克强在对意大利访问期间,两国共同发表《中意联合声明》,签署涉及文化、环保、质检、能源、金融、航空、通讯等领域的近20份总值达100多亿美元的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合同。双方还就投资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提出了新举措。
其实,在李克强访问意大利之前,中国企业今年在意大利已完成了数笔较大规模的收购。5月,上海电气集团收购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7月,中国国家电网集团斥资约2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电网公司35%股份,正式进入该国能源市场。光明集团于10月宣布收购意大利最著名的橄榄油集团萨洛夫卢卡。李克强表示,签署的协议是中意加强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切实成果,中国不希望保持同意大利的贸易顺差,将进口更多意大利商品。而且,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从结构上看更多是双向投资和技术、金融等领域合作,这表明中意合作已超越简单的商品买卖关系,体现了双方合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而此次李克强访问俄罗斯更是硕果累累。10月13日,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带来了经贸投资、能源、金融、高科技和人文等领域近40项商业大单。双方还将推动中俄双边贸易,到2015年的目标是1000亿美元。在西方媒体看来,有别于中国与德、法、意等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的是,中俄之间的关系更具战略性,因此也往往被“另当别论”。
其实,本届中国政府对与欧洲关系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国家领导人们频繁出访欧洲,而且除了加深与欧洲传统经济强国的合作以外,更将寻求合作与发展的空间拓宽至欧洲更多的国家。3月,习近平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四国。6月,李克强出访了英国与希腊,10月则访问了德国、俄罗斯、意大利三国。而每到访一国就随之产生的一笔又一笔的巨额大单,令西方媒体将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冠之以“新马歇尔计划”或者“马歇尔计划2.0版”。
“马歇尔”不慷慨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美国企图通过这一计划全方位控制西欧,正如苏联控制东欧一样。美国还试图利用马歇尔计划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因此这绝不是什么慷慨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推出了“中欧新丝绸之路”(Silk Road Redux)专题,着力探讨中国资本在欧洲的扩张和抱负以及对最脆弱经济体的兴趣。保守派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表示,欧元区外围国家正在受益于部分交易,意大利今年在重大合同方面收获最大:总共签署了价值近35亿欧元的合同。
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个“马歇尔计划”的开端。花旗集团欧洲大陆主席路易吉·德韦基(Luigi de Vecchi)表示,中国投资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切断战后欧洲形成的某些关系。他说,二战后马歇尔计划有力地支持了欧洲,特别是意大利。而现在这一平衡被欧元区经济危机打破了,随着美国资本从欧洲逃离和中国资本注入欧洲,“欧美关系历史性地改变了,尤其是意大利和美国,如今意大利政府更多地向东看,向中国敞开怀抱。”
所谓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60多年前马歇尔计划对于帮助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并重新回归到正常轨道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世人对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影响的评论并不是一味地赞美,而是褒贬不一。
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而进入上世纪60年代之后,世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批评之声则越来越盛,不少人认为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早在美国的大规模援助到达之前,许多欧洲国家就已经转入了经济增长阶段。而且一些接受援助较少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反而更快一些。虽然马歇尔计划确实减轻了欧洲重建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并对一些关键部门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欧洲在战后低谷之后的经济增长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德国历史学家格尔德·哈达赫(Gerd Hardach)在他1994年出版的著作《马歇尔计划》中写道。
此外也有不少欧洲的社会主义者认为,由于许多欧洲富人在二战期间把他们的资金转移到了安全的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把他们手中的企业股份收归国有来获得数目同样可观的重建资金。甚至其中有一些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美国企图通过这一计划全方位控制西欧,正如苏联控制东欧一样。美国还试图利用马歇尔计划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因此这绝不是什么慷慨。
没有人能定论马歇尔计划究竟是好还是坏,如今更没有人能说清美国当初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真实初衷。然而,在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以及人士将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冠之以“新马歇尔计划”之名时,这种究竟是友善还是敌视的区别则逐渐清晰起来。“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任何一举一动,欧美国家已经习惯了带着有色眼镜来进行审视,并进行过度的解读,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所导致的,所以在所难免。”一位在外资行工作的法国人曾这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一方面,中国不再以产品输出为主,而越来越多地向西方发达市场进行资本输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欧美人来说是颠覆性的,毕竟过去几十年来他们才是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方,他们深谙资本输出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企业性质以及不透明的管理、经营方式,的确令欧美国家感到了不安。”上述法国人进而指出。
罗马智库Policy Sonar创始人弗朗西斯科·加列蒂(Francesco Galietti)问道:“中国正在蚕食欧洲的软肋?”暗示一些人认为欧洲放手太多。而且,一些银行家和政府官员们表示,中国对意大利的投资在过去两年急剧上升,似乎是精心制定的战略的一部分。意中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意大利有195家中小企业被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的投资者全部或部分收购。而今年7月中国国家电网完成对意大利电网运营商CDP Reti35%股权的收购,更是被视为泛欧电网的门户被中国企业打开了。
英国的《金融时报》曾这样写道:意大利官员们承认,中国与意大利签署的基础设施协议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他们并不愿将战略资产的股份出售给外国投资者。于是乎,中国企业的对欧投资就被宣扬成了“新马歇尔计划”。而欧洲人的心态和用意并不难理解。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更多"中国有没有必要打造新版马歇尔计划"...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