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你冻一瞬,我冷一生。”意在以冰桶浇头体验渐冻人感觉、关注渐冻人的“ALS冰桶挑战”,近日风靡全球,可谓医疗卫生领域传播范围最广的软新闻。与此同时,我国这一领域的“硬新闻”也发生不少。 与公众最直接相关的,或许是地方和医疗机构对过度输液说“不”。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明确无需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今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在北京各大医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 早些年,“一发烧、就输液”几乎成了中国每个家庭的习惯性思维,各大医院输液室经常人满为患。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全国人均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即输液)”,输液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患者的治疗。 我国成为“输液大国”有各方利益的驱使,也有患者自身的认知误区。要根治对过度输液的依赖,需要在更深层面进行医院收入的合理化引导。 破除“以药补医”痼疾,需要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这些均是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医改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用改革的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外资便是可以引入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在7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 相对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外资独资医院的优势在于其优良的医疗服务、科研实力和管理经验。这些竞争力在目前国内一些中外合资医院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未来外资独资医院将与公立和民营医疗卫生机构互为补充,构建多层次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早在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中就提出,“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但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境内仅有3家外资(含港澳)独资医院,分别是德国阿特蒙医院、台资独资的上海禾新医院和港资独资的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 政策当头,外资独资医院为何发展缓慢?缺乏落实细则或是重要原因之一。据某外资医院内部人士坦陈:“很多政策看得到却吃不到,并没有享受到减免或优惠。”另外,在各种项目和购置申请方面,外资独资医院审批也比公立医院更复杂。 此次有关部门将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顺应了“简政放权”潮流。然而,目前国家仍然没有出台针对外资独资医院的统一配套措施,在各试点省市申请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的境外投资者还需要和当地卫生部门、商务部门进行沟通确定。 如此看来,让政策早日“落地开花”,而非“看上去很美”,或是境外投资者和公众的共同期待。 外资独资医院已经箭在弦上,与之配套的商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是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 具体而言,包括全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受托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等。这些措施,更加鲜明地展现了正在用改革的思路、政府与市场“双手”齐力写就的医改文章。 传统医疗机构在寻求变革,个体医疗机构也逐渐展现了市场化思维。近日,一个经纪团队般的“医生集团”——一申医疗医院投资管理事务所浮出水面。发起者张强曾是上海一家著名公立医院的血管外科主任。他于2012年底辞去公职,与多家合资医疗机构签署协议,踏上自由执业的探索之路。现实中,医师有序流动受到重重阻碍。尽管“医生集团”尚未解决医生多点执业的问题,但它努力建立医师价值激励机制,为广大体制内医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视野,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上一篇:医治土地依赖症从开源节流开始
下一篇:从三个角度解析企业成长环境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