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愿望总是令人兴奋,而责任往往意味着压力。“汽车让未来更美好”是2014年北京国际车展的主题,毫无疑问,这是公共管理者、用车者和汽车制造者共同的愿望。然而,雾霾围城、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问题,又使我们不得不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直面当下各自的责任。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汽车作为一种外部性消费品,高度依赖当地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学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会营造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用车环境,使人们充分享受到汽车文明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而现实是,对于像北京、上海、广州以及还在不断加入的“限牌限行城市”来说,距“最优的用车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实际上,这如同“患病吃药”,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这些“老”城市而言,“一限了之”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比如,对一些老旧小区停车位的改造,可采取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携手的办法,以缓解“停车难”。又如,对于一些市场主体自行建造的立体停车楼(库),政府也不妨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以调动更多力量共解难题。再如,政府能否更多利用价格、税收等手段,有效增加大排量汽车的使用成本,让一些超出实际需要的“享受”,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我国汽车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用车环境,对于“新”城市来说,是一次应当准备充分的“考试”:前有特大城市的教训可借鉴,后有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作支撑,这些“新”城市要是“考”得不好,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与拥有百余年汽车文明史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汽车消费观念仍欠成熟。放眼德、日等国,轻巧、质优的小排量车大行其道,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本质属性得到真正体现。而反观国内,且不说在众多车展上订购超豪华汽车的那些一掷千金者,即便是普通消费者,也有不少人往往受制于观念或面子,愿意选择更大排量的汽车。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销售SUV车型299万辆,同比增长49.4%,高于乘用车增速33.7个百分点。在空气变差、油价走高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理应更多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尽量不站在消费伦理的低点上。 对汽车生产者而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从本届车展共有118辆全球首发车一事,便可一目了然。中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应更多地担负起社会责任——不仅要加强创新,增加研发投资,推广和应用更安全、更节能环保的技术,也不必刻意迎合某些“高大上”的消费心理,并真正引导消费者的观念趋于理性。 理性消费,因本质而长久。
上一篇:国企改革缘何争议多?
下一篇:京津冀一体化北京要真舍得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