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治理产能严重过剩是一个契机,与“再转移”战略相结合,更有利于中国再发展的平稳过渡和发展量级的再提升。 陆百甫 一般来说,国际上通行以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是否过剩,即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之比。这里所说的潜在产能,是已经形成的设备综合生产能力,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这一区间属于产需合理配比。 以此为标准,我国这一轮产能过剩问题显得格外严重。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13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显示,我国企业设备利用率总体上为72%,其中制造业仅为70.8%,比2012年又低了一个百分点。 个人认为,此轮产能过剩产生的大背景,具有全球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因此,不能仅仅从传统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和设备利用率等业务层次来看待此轮产能过剩治理工作,而须从产业整体构架的战略选择定位上,来思考各个产业的能力布局和结构设计,从战略高度看待产能问题。 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都要经历低端、中端、高端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抓住了国际产业格局大转变的黄金机遇,从低端起步,发展成“世界工厂”。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自身发展转型已明显出现三大转变:即由过去重点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内需;由过去主要依靠外延投资扩张转向重点依靠内涵创新提高;由过去主要依靠外生动力推动转变为重点依靠内生动力推动。这三大转变要求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布局,作出新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显优势、更加利持续的调整,必须彻底改变过去“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长线平衡”的观念,以新需求筹划新结构,铲除产业累赘,摆脱“世界低端制造工厂”的处境。 具体来说,“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向。上世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转移,是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如今,从全球化进程看,中国等新兴国家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第二梯队主要成员,以前承接来的产能出现严重过剩,从发展规律考虑,必须抓住契机,积极主动地实施部分传统产业的再转移战略,即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 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可以有多种形式,需要制定一个两全的规划,在与接续国的合作发展中实现双赢:一是以实体投资方式,把部分产能转移到第三梯队国家,可以用部分产品回报;二是以援助方式,迁部分产能至第三梯队国家,帮助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三是以国际拍卖招标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出售部分较为先进的产能设施;四是以“走出去”的方式,变国内设厂为国外设厂,变国内供料为国外供料,变国内市场为国外市场,变国内用工为国外用工。实施“再转移”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另一新机遇,也是中国脱开低发展阶段的必要步骤。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治理产能严重过剩是一个契机,与“再转移”战略相结合,更有利于中国再发展的平稳过渡和发展量级的再提升。
上一篇:向松祚:适度监管与金融创新并不矛盾
下一篇:1亿人进城:不只进城,更要安居乐业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