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升级 绿色崛起
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向纵深发展;实施“蓝天”和“碧水”工程,推进秀美上高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积极实施“三大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实施“食品”工程,壮大地方经济
享有“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的上高县,生态环境优美,食品资源丰富。为壮大县域经济,增加百姓收入,该县以新型工业化为理念,以绿色食品产业园为平台,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建优质原料生产基地,重点做大做强休闲食品加工、特色饮品生产、绿色粮油食品加工、生态畜禽产品、畜禽饲料生产、优质水产品加工、果蔬贮运加工、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打造千亿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打响“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品牌,促进上高发展升级、绿色崛起。力争到2016年,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0亿元;力争到2017年左右,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绿色食品企业2家;到2020年,实现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实现利税突破200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是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生命产业和永恒不衰的朝阳产业。该县瞄准千亿产业的目标,科学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园空间范围、功能布局、产业配套、建设重点和建设时序等内容,鼓励引导企业向产业园集中,致力建设立足上高、辐射赣西的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加快园区建设,筑牢发展平台。坚持“产业绿色、园区生态、发展可持续”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完善生产、交易、展示、研发、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物流网络和配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集食品仓储、冷冻、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系统,提升园区配套保障能力。绿色食品产业园以食品加工业为基础,带动农产品种养、食品包装业、食品辅料供应业以及食品物流等产业共同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实力。优选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食品产业骨干企业,从土地、财税、金融、服务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鼓励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向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发挥其辐射、示范、带动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成长型特色食品企业。鼓励优势骨干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兼并、嫁接、改造弱势企业,引导弱势企业以土地、厂房等有效生产要素主动靠大、联大,逐步形成适合上高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模式。
此外,搞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同步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确保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环保的生产原料。并重点抓好粮食、生猪、蔬菜、水果、油茶、肉禽、水产品等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按照“公司十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模式,鼓励支持食品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原料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保证食品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科学划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保护区,发展“三品一标”农业,推行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加强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水平。支持食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淘汰落后工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食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绿色食品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名品名牌、驰名商标、标识认证的绿色食品产业企业给予重点奖励,促进食品企业快速发展。
实施“碧水”工程,保障饮水安全
群众利益无小事。上高县针对城区居民和网友通过贴吧、电话和信件反映的城区自来水水质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采取措施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受益。为此,该县积极实施“碧水”工程,净化水资源,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
该县一方面加强现有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源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保护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界碑和标识;严格控制县城饮用水取水点上游采砂规模,禁止新增采砂场,逐步淘汰关闭现有采砂场,提高锦河水自我净化能力。强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5亿元用于开辟新的原水取水口,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引进平流沉淀、V型滤室等先进工艺,加强自来水制水工艺,确保全县城区人民饮用水安全。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县城污水管网全覆盖,确保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万吨规模正常运行。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今年,确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万吨工程投入运行并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完成工业园黄金堆功能区污水管网建设,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专门排污管道,确保2015年工业园黄金堆功能区污水收集率及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实行雨污分流,合理确定排污口排放位置,设置测流段和采样点,坚决杜绝暗排、偷排行为。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农村水污染源问题,上高县把规范生猪养殖和水库退出承包作为改善水质的突破口。全县243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已全部退出了养殖承包经营,库区绝大部分猪场建起了粪污处理设施,坚决制止向水库投放猪粪等污染物的现象,水库污染状况已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粪便、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4个中心乡镇垃圾压缩站、4个乡镇垃圾收集点建设。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高毒残留农药,控制农作物农药、化肥使用量,鼓励使用沼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有效降低农村面源污染。全面禁烧农作物秸秆。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过腹、过沼还田,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的实施,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利用等实用技术,依托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减少秸秆资源浪费,提高综合利用率。目前该县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85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6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25处,涉及15个乡镇(场、街道)和47个学校,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约9.45万人,其中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47万人。未来6年,将建设千吨万人以上规模自来水工程4个,自来水规划覆盖人口32.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93.09%。
实施“蓝天”工程,创造美好环境
为切实推进秀美上高建设,该县实施“蓝天”工程,创造美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该县大力开展重点污染源整治。强化源头控制。对所有新引进项目严格把关,凡未经环评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相关手续,供电、供水部门不得为其通电、通水。加强陶瓷企业、黑烟囱整治,2年内彻底消灭全县各类黑烟囱。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进入上高,有关项目新、改、扩建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涉铅、汞、镉、铬、砷5种重金属排放重点防控企业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比例达100%。
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实行环保前置审批制度,所有新建的餐饮服务企业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后,有关部门方可办理相关手续。2014年12月底前,城区内所有大中型宾馆、酒店等餐饮服务业不得继续使用煤炭,必须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其他清洁能源;2015年12月底前,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含)以上的餐饮服务业、集体食堂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实现油烟达标排放。采取措施规范沿街、沿路餐饮摊点、露天夜宵摊点经营行为,禁止违规排烟、排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园区管道天然气建设步伐,禁燃区内管道天然气能通达的所有企业必须使用天然气,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2014年,取缔城区内企业、学校、洗浴中心等所有燃煤锅炉,改用液化石油气、管道天然气或其它清洁能源。推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油改气”工作,鼓励民用车“油改气”。倡导新风尚,引导城市居民勤俭节约、文明过节,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积极开展对尾气排放不合格机动车的专项治理。从今年起,强制执行机动车尾气检测,实行机动车尾气排放黄绿标制度,划定黄标车禁行区,禁止黄标车通行;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不予发放尾气合格证,车辆不予通过年检;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尾气不合格的,交通部门不予办理营运证年审手续,确保全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90%以上。控制扬尘污染,加强建设工程现场监管。城区内所有建设工程禁止使用袋装水泥,改用商品砼;施工场地应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所有在建主体工程都要使用防尘网,工地车辆出入口要建设水冲洗装置,防止车辆带土上路;建筑施工现场地面全部要进行硬化并定期洒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当专门设置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场地,并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清运,不能按时完成清运的建筑垃圾、土方,应采取围栏、遮盖、绿化等防尘措施。
确保到2015年,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不低于320天。
上一篇:开掘内需潜力 释放改革红利
下一篇:小康万载,谁来承载?
更多"发展升级 绿色崛起"...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