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轮廓,云端重塑
对于上海来说,2020年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十三五”收官,“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21世纪是速度经济时代,航空运输和机场在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经济产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义。”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总体来看,“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空运对于一个城市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强。发展航空产业,打造航空新城,不仅是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有力抓手,也是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平台。
“第五冲击波”为城市转型提供“发动机”
数据显示,1975年到2005年全球航空货运额的增长速度最为迅猛,达到惊人的1395%,远超过GDP的154%和世界贸易的355%。2011年,全球范围内流通货物价值的1/3(约3万亿美元)是通过航空运输的,但重量却不到总重量的1%。从东京、香港等城市统计数据看,新世纪以来东京空港进出口贸易额均已超过东京港、横滨港等海港;香港外贸货物运输中空运的比重由20年前的17.7%增加到35.8%。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卡萨达教授的“第五冲击波”理论认为,交通方式的变化是带动区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海洋运输时代、到内河水运、铁路运输、高速公路时代,交通运输始终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全球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的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规律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及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适应未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信息技术进步趋势,航空运输将成为继海运、内河航运、铁路、高速公路之后,推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长期以来,城市的轮廓和命运都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如今,航空运输时代已经到来。
“21世纪是速度经济时代,航空运输和机场在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经济产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义。”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过去,机场建在城市外围,通过高速、高架与城市中心相连。“机场是边缘,城市是中心”的模式成为20世纪城市与机场关系的典型。但当前,高速增长的航空旅行、24小时速递、互联网则开始颠覆这一传统模式——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变革。
“机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交通枢纽,正朝着依托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拥有高附加值的商业商务中心角色转变,逐渐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战略研究部部长刘学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应地,城市的轮廓和机理也将由此发生新的变化。”
目前,迪拜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崛起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这个地理区位并不是由地图轮廓所决定的,而是根据现代客机飞行的时间计算出来的。”刘学华介绍说,迪拜周边6400千米、飞机8小时航程以内,居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约35亿人),迪拜世界中心国际机场正致力于打造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
新世纪以来,以迪拜机场自由贸易区、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为代表的空港自由贸易区,纷纷成为各自国家通往世界投资贸易的大门。空港枢纽与自由贸易区的耦合无疑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爆发力和生命力。
围绕“第五冲击波”的影响,卡萨达教授提出并发展了完整的航空大都市理论体系,即以国际化大型枢纽机场为核心,依靠通达的全球航空网络与世界各国相连,汇聚各类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成为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和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新节点,成为未来增强城市全球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航空大都市作为向世界开放的窗口,资金、人才、科技、创意都在向其集中,正逐渐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推动力量。
瞄准航空业,上海谋划“十三五”新增长点
对于上海来说,2020年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十三五”收官,二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建成。
“上海市应该对照目标,查找问题。”周振华认为,从航运中心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上海浦东机场的能级还没有上去,还没有成为东亚航运的枢纽;临港临空在整个“沿海大通道”中还不能完全担负起“枢纽”的重要任务,虹桥枢纽虽然辐射了长三角区域,但对沿海大通道的枢纽还欠缺考虑。此外,浦东发展中“中部塌陷”的现象还没有得到解决。
刘学华也认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弥补航空航运功能这块“短板”迫在眉睫。
“从未来趋势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外向型越高的地区,发达的航空运输已成为各国迈向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衡量指标。”一份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指出,航空航运推动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与世界接轨起关键作用。随着全球高附加值、高时效货物市场的增长,航空货运承担的国际贸易运输量按照价值计算,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
从浦东国际机场来看,尽管航空客运、货运增速很快,货邮吞吐量已排名全球第3,但国际旅客数量与亚太地区其他枢纽机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货运方面浦东机场外航份额更是超过70%,货源也是以长三角地区的本地货源为主,并且陆-空转运占很大比重,空-空转运占据较低比例等等,这与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要求相比,依然任重道远。加快临空地区发展,打造空港都市区应是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
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来看,当前,世界各国为了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纷纷依托其拥有大型现代化机场,如美国达拉斯沃斯堡机场、韩国仁川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战略性经济调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相继推出了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旨在最大限度的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使得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发展核心,全球经济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和重心会因时间不同而有变化。”周振华指出,总体来看,“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上海深化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加快建设全球城市,应当尽快推动以明确地提出国际航运中心将从海运转向空运,空运对于一个城市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强。
打造都市型航空城,要素聚焦“祝桥”
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浦东机场空港保税区的设立和发展,以及商飞总装基地的入驻,完善航空功能、发展航空产业的各种要素,越来越明显地向浦东新区中部的祝桥镇聚集。
刘学华介绍说,按照“第五冲击波”理论,未来国际航空航运中心需要临空地区吸引并聚集社会经济中的优势资源,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资源流、技术流、信息流,吸引与汇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能够对区域经济发挥积极而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城市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商飞总装基地入驻为祝桥地区加快吸引高端航空产业和资源要素的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商飞总装基地主要承担支线系列飞机、大型客机总装研制生产、测试、试飞、交付等功能,围绕总装制造中心关键。目前,祝桥地区围绕航空制造的产业生态体系已经日趋成型。商飞配套产业区已储备赛飞航空线缆、宝盛集团航空新材料等项目随着大飞机项目不断推进,空港工业区内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技术材料、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以及空港配套服务业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最终将商飞项目依托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释放临空经济功能,提升浦东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内涵,千亿以上航空产业集群蓄势待发,成为上海城市经济重要的增长引擎。
而上海自贸区与空港结合发展,有效弥补了祝桥地区现代服务业能级较低的短板。机场自贸区建设有助于上海机场国际物流、加工仓储和转口贸易的发展;客货运量增又促进航空性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提升枢纽商业价值,非航性收入有望步入高增长通道。在机场城市的文化、教育等功能实现方面,上海自贸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科技服务等行业的对外开放将为祝桥充分利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端文化教育资源提供重要支撑。依托自贸区与空港的结合,进一步加速浦东机场综合航空城发展,祝桥可为全国提供航空航运与自贸区有机结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按照规划,浦东铁路、A30、A15高速公路、两港大道、新川南奉公路贯穿祝桥。未来,祝桥地区可以通过统筹海、陆、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助力上海在东部地区打造沿海和临空双向互动的陆路门户,更好地推动上海与整个东部沿海城市群的互动、互融与互补式发展,最终全面提升上海对接全球的功能内涵。
周振华分析指出,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进入的深度调整期,国家推进“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祝桥迎来战略性机遇。未来,连盐铁路、青连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贯通,将形成连接环渤海、长三角的沿海铁路大动脉,推动东部沿海经济带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与此同时,上海在深入参与“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将转型成为一个专业的“服务供应商”,成为信息中转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汇聚人流、货物和资金流,为长三角、“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甚至整个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上一篇:自贸区+都市型航空城:1+1>2
下一篇:“获得感”来自哪里?
更多"城市轮廓,云端重塑"...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