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1985年10月1日,在雷曼公司任CEO和执行经理的彼得-彼得森和斯蒂芬-施瓦茨曼辞职,各出资20万美元,成立了黑石集团。
黑石集团成立后的几个月几乎是坐吃山空,到1986年初,40万美元的资金还剩下21.3万。
到1988年春天,黑石才时来运转,成功募集到8.5亿美元基金,出资者大多是养老金基金公司、保险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有少数富人出资。
有了这8.5亿,黑石的日子就好过很多,即使找不到可收购项目,黑石每年也要收取1.5%的管理费,也就是1275万美元的收益。
当然如果投资成功了,黑石还要从收益中提取20%的报酬,亏损了他并不会有损失,简单来说,黑石只赚不赔。
你以为黑石私募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就这样结束了?错了,更有趣的还在后面。
1989年6月21日,黑石集团以5亿美元现金入股,美国钢铁集团以运输业作为资产入股,共同组建运输之星控股有限公司,美国钢铁集团持51%的股份,黑石集团持49%股份。
这笔投资中,美国钢铁集团并没有出钱。
但是你别误会,黑石集团其实也没有出钱,他们用来入股的钱都是问银行借的。
也就是说黑石集团只掏了1340万美元,就拥有了估值十多亿美元的运输之星的50%,这就是“杠杆收购”(LBO),用一千多万撬动了五个多亿,杠杆率高达40倍。
你可能又误会了,实际上黑石集团根本就不用担心这5亿美元债务的偿付,因为它可以用运输之星的经营现金流偿还银行的借款。
这世界好像就是这样,有的人为了一份工作受尽老板的气,有的人却可以用别人的钱过得好好的。
2013年10月,黑石集团将运输之星的股权卖掉,获得了25倍的投资回报,平均年净收益率高达130%。
当然,黑石的投资并非都是如此神奇,但其实这仅是冰山一角,现实中更多的投资是失败的。
这是因为,私募公司收购的几乎都是不良资产,企业信用低,面临破产,没有银行愿意贷款给它们,私募公司才能“乘人之危”低价收购,然后通过包装上市或转让股权获利。
1989年5月,黑石集团以3.3亿美元收购了钢材经销商埃德加康博公司65%的股权,和收购运输之星一样,黑石集团只掏了2300万美元,其余全靠贷款。
钢材市场受市场周期影响大,收购后市场低迷,钢材价格不断下跌,公司只有赔本销售库存钢材,现金流很快枯竭,以至于无法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
随后,公司面临破产,黑石集团不得不向公司注入1590万美元维持运营,1990年7月,黑石集团把该公司以“白菜价”卖掉,亏损达到84%。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石,这就是金融,忘记说了,2007年黑石还上市融(quan)资(qian),而我们还投资了,然后......
上一篇:央行连续11个交易日实现净回笼 累计净回笼4300亿
下一篇:又一家央妈暗示撤退 全球债市“濒临绝境”
投资亮点 1.公司拥有水电站18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3.05万千瓦,能够利用兴山、神农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