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避免四种倾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几天刚刚闭幕,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做出了部署。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系统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从“九个看”、“四个转向”、“两个没有、两个改变”等多个角度概括了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鲜明地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个论断,对于指导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首次提出的,迄今只有7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内容不断丰富、概括不断完善,也越来越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可以说,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炼概括,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熟练把握,也是对国际范围内类似国家经济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必将成为认识、理解、探究和分析中国经济的“总钥匙”。
经济发展新常态甫一提出,即成为社会议论高频词、热点词,尤其是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种解读和议论陡然上升,热气逼人。众说纷纭之中难免泥沙俱下。综合分析各种说法,笔者认为在“全民热议新常态”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倾向,辨识一些片面解读,这对全面准确把握新常态是很必要的。
首先,要避免认为“新常态”下GDP不重要了,以一种淡然超然、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经济增长,甚至以“新常态”为借口,为不作为、懒作为找“挡箭牌”。不顾条件硬性盲目追求高速度是不对的,具备条件而不求作为丧失机遇也是错误的。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通报来看,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应有之义,也可以说是首要特征,这是准确的,符合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可以看出,新常态下增长也是“中高速”的,在世界范围内甚至算得上是高速的,并不是低速,不是说经济增长不重要了,而是要综合看待增速,对一定区间内的增速提高容忍度。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倘若没有一定的增长,各类隐性风险将逐步显性化,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环保等可能也保障不好、保障不了。当然,我们不能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走粗放型增长道路,不追求一时一地的快速增长,而是要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利就业、生态友好型的增长,是要发挥出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等诸项优势的科学增长。为什么要进行区间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原因也在于此。
其次,要避免认为“新常态”下一切大好,既要看到新常态中的有利因素,更要看到新常态中的挑战和困难,增强忧患之心、紧迫之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1月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作演讲,当时就指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可见,对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哪些“利”,有哪些“弊”,中央始终是高度清醒的,新常态九个方面、四个转向的特点,也都是辩证统一的,并没有新常态就是一片大好的意思。在此,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新常态中的问题、矛盾和挑战,或者说是“坏的”新常态: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的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不那么好扩大了;传统产业相对饱和,简单靠投资刺激不好使了;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出口像以往三十多年那样高速扩张也比较困难了。可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面临一些制约。此外,人口老龄化加快、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越来越严重,等等,都是新常态中不容回避、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
第三,要避免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各项特征绝对化,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具体实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党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特征的概括提炼,也必然是高度总括性的,是管总体的,管方向的,同时也是历史的、辩证的,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理论性和指导性,并不是具体的条条框框。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有的地区尤其是有的大城市,可能已经达到了“后工业化”时代,而有的地区还刚刚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有的地方开放多年,同国际接轨的程度很高,而有的地区思想观念、方式方法还不够解放,对开放还知之不多、知之不详等。因此,不能把中央概括的新常态九大特征、四个转向当成生硬的框框,而是要立足实际,发现和培育独特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最后,要避免将“新常态”泛化、虚化和空洞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其精髓在于是一种经济思想、是一种方法论,同时,这一新常态在不同时期,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也是具体的、发展中的,不是抽象空洞的。在现实中,要注意不能将什么变化都看做是新常态,把什么问题都往新常态这个“框子”里装,还要避免生搬硬套、生拉硬扯,搞出各式各样的新常态,这也是不科学的。
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归根到底是要用来指导工作实践的,是要落实的。怎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并提出了“八个注重”的要求,很全面。这里,强调一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做好工作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不是难以作为了,而是大有可为空间了。这就要求在思想观念上有创新,在工作方法上有创新,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更加注重精准性、及时性,这样才能更有效。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要“定向调控”,不要“漫灌”,要“滴灌”,就是这个施政方向的形象表达。
下一篇:移动支付为何在中国“风生水起”?
更多"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避免四种倾向"...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