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拼的是智慧和理念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城市”一词颇为吸引眼球。现在,全国47个省级和副省级城市中,有43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超过63个地市、162个区县提出了未来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其实,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与“信息化手段”相关的表述多次出现。这意味着,以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将加速而至。
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涵义?业界一直没有定论。有一种形象而有趣的说法,将“智慧”的英文SMART的5个字母拆开——S,代表服务;M,代表管理;A,代表应用;R,代表资源;T代表技术——即以技术为导向,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用创新的应用使政府管理更智能化,为公众提供智慧的服务。
事实上,智慧城市兴起的时代背景,与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国内开始大量应用有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以“智慧”与“低碳”为抓手,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用,在基础设施、传统产业领域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吸引更多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
前不久,“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在会上表示,建设智慧城市,就要加快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等新兴产业服务业增长;同时创新电子政务,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财政支出,让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提高市民的信息素质。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熊垓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最近两年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企业遇到不少瓶颈和障碍。很多地区对智慧城市的理念很模糊,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建设智慧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智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智在何处?
“在城市工作的人,通常每天工作8个小时,如果用4个小时去通行,就会使交通情况越来越复杂,并在客观上增加私家车辆保有量,很多城市没办法承载这么大的负荷。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是,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会增加碳足迹,而公共汽车可以帮助缓解这一问题,因此,公共交通也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泛美开发银行新兴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倡议主任Ellis J.Juan在与“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同时举办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层论坛上表示。
“专门搞交通摄像头的企业,认为智慧的交通就是智慧城市。搞一卡通的公司,认为互联网一卡通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更多人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日本提智慧城市,则是更多和低碳结合在一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表示,不同的人对智慧城市有不同的解读。
事实上,包括日本、欧美在内的发达经济体,也没有在智慧城市方面拿出令全球信服的成绩。
李铁说,理解智慧城市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高科技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智慧城市能不能在中国真正推广,仍是一个难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在会上表示,国内一些城市为了彰显城市建设成就,往往不顾发展实际,也不考虑公众实际需要,大手笔、大投资建设景观工程、形象工程,通过大拆大建,高成本地建设了一批“新城市”。
彭森坦言,中国城市建筑生命平均只能维持25~30年,而美国城市建筑平均寿命是74年,英国、法国则超过100年。中国的城市缺乏前瞻性规划,也浪费了财政资金,城市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技术确实很强大,推土机一下子能把一座山铲平,也能把一条河填平,但这样究竟好不好?现在很多迹象表明,我们过去这种城市建设的‘智慧’是有问题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表示。
“过去广州老城区有个流花湖,是个景点。现代人有技术,有手段,却没了智慧——把这个湖填掉了。以后下雨的时候怎么办?涨水了,管子不够,冒出来怎么办?再花钱修管子?这就是技术和智慧的区别,我们要多用智慧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杨保军强调。
李铁认为,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智慧城市来提高治理和管理水平,而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还停留在“怎么建工程、怎么投入、怎么数据整合”的层次上,其实,绿色低碳和提高资源配置更重要。
“智慧城市的智慧更多取决于社会的智慧和科技带来的智慧,这会对政府决策系统带来很大冲击。只有在提高科技手段运用水平的基础上,使社会公众智慧对市长决策形成制约,才有可能矫正‘市长决策’的偏差,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目标。”李铁说。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在会上表示,政府可以通过信息手段提供更方便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但这并不代表要政府去做。“广州通过移动互联网APP技术,这几年推出了很多便民软件服务,大家可以通过手机下载。最早有‘行讯通’,大概有一两百万人用,包括航班查询、交通路况。后来有‘警民通’、‘全体通’、‘沃游通’等,都是跟企业合作,政府提供数据资源。”他赞同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由市场去推动。
作为工信部在全国5个智慧家庭试点城市的承接单位之一,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连提供了10万户智慧家庭的解决方案,也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了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并与20个城市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合作协议。
易华录总裁林拥军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从传统的音视频技术迈向高端技术,通过资本市场把大量资金引入智慧城市建设。他们采取和地方政府共建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中心方式,政府投一部分钱,企业也投一部分钱,运用市场手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确实离不开政府引导,尤其是在早期市场培育过程中,政府拥有大量政策资源,又有公共资源分配权,还有建设标准制定权,这些都可在智慧城市的市场培育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林拥军认为。不过,他同时强调,建设智慧城市的政府性投资充其量只占一两成,八成以上需要靠社会投资。
“引导社会投资,需要让社会投资赚到钱。有了市场,能有钱赚,资金才能进来,才能真正把智慧城市做强。”林拥军表示,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不是传统的拼凑,而应是服务运营的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与政府职能环环相扣的服务链。”林拥军认为,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应该开放建设信息,投入一部分资金,将大部分建设交给企业去完成。这样建设的效率会更高,周期会更短,后期运营效率也会更高。
宏泰产业发展集团总裁潘锋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城市规划和城市运营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太多主动性。
潘锋表示,希望在政府前期规划时就能参与进来。“如果前期不介入,规划阶段我们就会很被动。如果能让民间资本和更多企业去参与智慧城市的前期规划和定位,让更多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上比较先进的国内外智库参与前期规划,可能最后做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务实,也更接地气。”潘锋说。
以人为本,协同推进
如今,越来越多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意识到,智慧城市更要以人为本。因此,通过智慧城市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便利措施,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上。如何满足所辖区域内居民的诉求,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大问题。
李铁表示,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快速推进,城市硬件设施也很好,全国的数字化、信息化也有很好的基础,但是,能够很好利用这些信息化资源管理手段的城市管理者却没有多少。通过提高政府技术含量来提高政府的治理管理水平,决策观念首先要调整。
李铁认为,如何最大限度满足需求,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市场层面的需求来得更快,互联网对所有家庭、社区的冲击席卷一切。促进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都是重要内容。
现在,许多部门之间数据分割,无法促进决策系统对数据的应用管理能力,决策体制也存在巨大问题。“如果仅仅把智慧城市当作信息数字化的‘政绩工程’,效率能提高多少?如何避免政府在政绩工程前提下造成更多资源浪费?市场会很敏感地反映社会需求,应该让市场承担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主体功能。”李铁说,应该让企业参与进来,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建立新型合作关系,从简单的收费模式变成长期的服务和收益模式,使整个社区管理、城市管理从短期行为向长期演进。
据熊垓智介绍,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第一轮智慧城市规划已经编制结束,但没有得到完整有效实施,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与产业、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南方某市政府曾经请了四五家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做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但这些规划都没实施,“因为实施不下去”。
“有时甚至闭门造车,根本没有考虑有哪些企业和项目,以及如何投资和回报。”熊垓智说,现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不成熟,政府和企业都很懵懂,一个项目究竟要投多少钱、怎么回收;资金回报率是多少,回收期多长;产生的经济、服务或增值服务有多少,都不知道。
目前,国家标准委已经专门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的标准主体,今后,规划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智慧城市涉及方方面面,一个主体项目建设投入下来,少则一两亿元,多则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政府除了公共基础设施要总体投入,必须使用大量社会资本。资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没有资本,一切空谈。但除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再好的技术和项目也不可能实施。”熊垓智说。
新闻链接
“智慧城市”是什么
智慧城市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理念,两年后,IBM又提出“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被普遍认为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也是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由信息化、数字化向网络化和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
1994年,由“数字地球”概念引发的数字城市概念,推动了城市信息化,提出了城市创新型管理和服务理念。而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更加强调感知与物联。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避免直接在数字城市建设上“扣帽子”的倾向,比如一味追求高速上网普及率、忽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等问题。
上一篇:谁掌握经济命脉的命脉
下一篇:宽松的流动性去哪儿了?
更多"智慧城市,拼的是智慧和理念"...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