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快餐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危机屡屡不断,严重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福喜”事件的发生,强有力地说明即使标榜拥有“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品牌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不足。对此,北京赛迪经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冯俊涛分析认为,近年来爆发的各种食品安全“门”逐渐击碎了大众对品牌企业的期望,无论曾经备受关注的三鹿、双汇等本土品牌还是此次涉事的福喜、麦当劳等国际品牌,无一不在挑战消费者的健康和容忍底线。而整个事件的背后,下游企业难辞其咎,其中两大原因可归结为向上压价引发货源质量危机,以及内部质量管控体系流于形式。
向上压价引发货源质量危机
近年来,麦当劳等快餐企业在中国所获得的巨额利润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中式快餐和特色餐饮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洋快餐的分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洋快餐利润收窄,在推广成本逐渐加大的情况下,支出受到限制。但从承担风险角度来看,上下游企业存在明显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不均现象。处于下游的零售企业尤其是这些国际品牌的谈判筹码很高,所以不排除下游零售商对上游供应商的过度压价,使其铤而走险更改产品保质期及使用变质肉类等违法行为。而此次事故的供应商面临各种成本的上涨压力,尽其所能减少报损率,导致以次充好的食品危机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冯俊涛建议,下游企业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适时地对供应商进行激励,确保货源的及时和品质。下游企业可适当让渡利益,变上游“乞讨”为下游“反哺”。从长远角度来看,一方面,上游供应商不必为了控制成本而弄虚作假;另一方面,对于下游企业而言,上游自觉从源头治理,必然会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成本。
内部质量管控体系流于形式
上海福喜作为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固然难逃重罚,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虽然某种意义上也是“受害者”,但冯俊涛认为其自身的管理漏洞也不容忽视。近年来,“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和此次“过期肉”等多起食品安全事故都表明洋快餐供应链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本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合作多年的上下游厂商,过度依赖供应商的检测报告和生产规范,导致企业内部的监管控制体系形同虚设,下游企业对长期存在的问题产品却均无察觉。洋快餐企业应梳理危机意识,积极建立和完善风险预防体系,谨防事件转为事故。对下游零售商而言,内部应该有一套严格的全球统一的产品质量规范,结合中国本土的规定,麦当劳等至少是已通过 ISO9000/9001认证的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不仅要全面开展对内自查,禁止销售不合格食品,还要加强对上游供应商产品质量的管理。通过对各自监管体系的反思,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到位及产品常规检验合格,最终将安全食品传递给消费者。
对此,冯俊涛建议,快餐企业可以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利用信息化使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得以实现。原料进入时,企业内部还可以进行突击检查、抽检、或者与生产工人面谈,尽早地发现问题。此外,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考虑增加备选供应商,否则当原材料短缺时,会陷入类似麦当劳发生的供应链缺失危机。
冯俊涛最后还指出,面对快餐行业的困境,企业应从根本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调整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内部建立科学的防御措施、严格的监管体系、透明的沟通平台及切实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只有从生产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会防止食品安全隐患事故再次发生。
上一篇:从三个角度解析企业成长环境
下一篇:解读201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