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国企改革的对象是“企”而不是“国”,但要改的那部分却是“国”而不是“企”,这看起来有点烦乱,恰恰是国企改革复杂性的折射。 为什么有的国企改革效果很好而有的并不理想?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国企方案的主导者是谁?政府还是企业?这点必须搞清楚。 在我看来,既然是国企改革,作为当事人的企业应该是改革方案的主导者,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在一些地方,尤其在内地,国企改革的主导者、操刀者往往是政府而不是企业,方案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想法,“看得见的手”做了“看不见的手”该做的事,企业的权利未得到充分尊重,企业只是方案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改革很难成功。 就家电行业而言,目前有两大国企正在(等待)改革,一个是身处沿海的格力集团,一个是身处内陆的长虹集团,人们对两者改革的期待不尽相同,对前者改革的信心要强烈一些。在多数人的观念里,珠海市政府比较开明,格力集团改革的基础比较好;而长虹则不同,身处内陆,历史包袱沉重,国企色彩强烈。甚至有人担心,长虹改革能不能触及到灵魂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应该说,这样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今年“两会”前,格力与长虹几乎同时传出要改革的消息,但是,关于格力改革的消息要具体得多,而关于长虹改革的消息,在过去几个月里几乎再无下文。据知情人士讲,格力集团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承担了改革主体的责任,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方案的审阅者;而长虹改革,政府是方案的主导者、操刀者,长虹集团一定程度上只是方案的被动接受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企改革改的是政府的观念和心态,如果政府“大家长”的心态不变,改革就很难获得实质性突破。实际上,政府是国企的所有人,而不是国企的管理者,是董事长而不是CEO。这就是说,政府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要有当“甩手掌柜”的勇气,你不能既让他跳舞,又给他戴上枷锁。 实际上,职业经理人与政府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让最有发言权的人设计方案,他们最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国企改革政府心态不转变,再高调都没用。■
上一篇:“绿色金融”可否“贷动”中国绿色转型?
下一篇:合力+活力=核心竞争力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