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这回女生终于答应了。”高考前夕,有人在“总结”往年高考英语听力试卷时发现,男生邀女生外出的情况出现若干次,女生一次也没答应。在今年的北京卷中,女生终于答应了。 又一年高考结束,又一批考生“解脱”。这一次,人们多了一点“调侃”高考的谈资。 今年的高考,在“改革在即”的舆情中似乎成了“黎明前的黑暗”。下一步,要么优化考试内容,比如调整考试科目和分数构成、甚至将英语“赶出高考”;要么改变与之衔接的高等教育,提供学术和职业两大方向供考生选择……摆脱应试教育,实现多元发展的教育模式似乎近在眼前。然而,现实恐怕没有如此乐观。还是从多数省份高考最后一个科目——英语说起,它似乎成了这一轮高考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有关部门早早高调表态,要变“一考定终身”为“社会化考试”和“一年多考”,以期解决“评价标准单一、选拔方式单一、入学通道单一”等应试教育弊端。但问题是,不论一考还是多考,最终还是要看考试成绩。如果学生还要成为考生,追求的还是分数,岂不还是应试教育? 显然,“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远比“一考定终身”更能概括应试教育的精髓。 更要紧的是,在高考思维的惯性下,一些人主张把英语考试放在平时,另一些人就开始打高考“空缺”的主意——语文、数学甚至“大综合”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如此,这个突破口就成了给学生新一轮加压的突破口。 虽然不尽合理,但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高考还是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最好途径——这仍然是个共识,也是高考存在的民意基础。那么,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瞄准高考这一出路的应试教育就一定伴其左右。 所以,客观地说,实现社会化的多考,给了学生更多机会,也给评价体系多元化提供了可能。前者解决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后者则能让不同类型学生获得不同类型的分数,更加多元的分数也就能更好体现出招考双方的能力和取向。 但是,这只是“可能性”。短期内,某一科目的社会化多次考试最终还将服务于高考后的统一录取,因为高考与高招是绑定的。而真正社会化考试需要自主化招生作为配套。这样,英语考试的一小步,就将牵动高招改革的一大步。 基于上述现实,公众不应指望在短期内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有关部门也不应该赋予阶段性的改革探索过多的含义。务实的做法是,别折腾考生,也别折腾高校,让高考尽可能多地发挥应试教育的积极一面。
上一篇:定向降准精准向特定行业释放流动性 发力尚面临障碍
下一篇:“桑巴经济”盼望再次起舞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