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饱受内涝之困。治涝,可以看做城市治理的一面镜子,它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其一,规划忌“短视”。一次次的城市内涝不断提醒着我们,城市的排水能力与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匹配,至关重要。规划的“短视”,常常为城市发展留下隐患。 一位研究城镇规划的学者曾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城市规划应该是一种长达几十年的远景规划,规划前期充分论证,制定过程汇聚多方智慧,实施起来有法可依。而我国的城市规划更关注问题,总是针对眼前的问题“修修补补”,这大大降低了城市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这种“短视”使得城市人口规模总是很轻易地突破“上限”,而各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更新远跟不上人口聚集的速度,这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设施忌“排斥”。若简单把城市内涝完全归咎于地方政府的“重面子、轻里子”,也不免有失偏颇。近年来,不少城市虽然加紧了城市排涝建设的步伐,但是,在这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看钱投了多少,管道建了多长,还要看看新建的管道是否能与城市既有排水设施相互衔接,发挥“合力”。在补历史欠账的时候,要在这方面格外留心。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同样存在这类问题——规划若互相“排斥”,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会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市场运行。日前,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表示,“十三五”规划将加强规划立法,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少规划编制工作的随意性,增强规划间相互衔接与协调。 其三,监管莫“忽视”。在被内涝困扰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大量外包所导致的监管难到位,常常成为地方管理者的一个“借口”。国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可以预见,今后各种资源要素还会更多向这个领域集聚。但是,在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的同时,政府监管一刻也不能松。在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上,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雨季,城市里那些“看不见”的设施将迎来大考。而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过程中,治涝将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的方方面面。
上一篇:京津冀:中小城市合理发展是关键
下一篇:解读国16条:外贸对稳增长保就业至关重要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