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遍地开花”到一统天下 电改试点还要走多久
随着多个省份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推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安徽试点工程也正式上线运行。4月底,安徽全省共有神皖集团、皖能铜陵、华电芜湖等18家发电企业,铜陵有色、马钢股份等5家电力用户通过交易平台开展了直接交易,共计成交52亿千瓦时,平均降价为26.3元/千千瓦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电力市场交易平台与单纯的直购电试点不同之处在于,直购电最终的价格是双方协商之后的价格,而交易平台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所得出的价格是发电企业“较量”之后的结果。
从全国来看,由于国内输配电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电力格局难以撼动等问题,电改目前还处于各个省份自主试点的阶段。
各省“各自为政”的试点
自去年大用户直购电审批权下放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以来,涉及电改的试点几乎“层出不穷”:云南、内蒙古的电价综合改革、广东的电力集中竞价试点以及近日安徽省的电力交易平台,再加上各省都积极推进的“点对点”的直购电试点,电改究竟要走向何处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这种电改试点“各自为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去年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审批权一经下放,各省的积极性都很高,符合相关条件的省份都进行了尝试。比如此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就是由安徽省能源局联系国家电网安徽电力促成的。当然安徽成为试点除了地方积极性较高之外,电力供应较充沛,调度较为便利也是重要的原因。“在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的时期,这种热情非常正常。”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安华评价说。
据安徽省能源局的消息,在交易平台运行当日,满足大用户直接交易准入条件的18家发电企业与5家电力用户均积极参与了直接交易。发电企业申报电量为用户申报电量的9倍,有效体现了市场主体对交易的期望值。所有用户均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全部申报,并在1个小时内通过系统统一对双边和集中交易进行了安全校核;集中交易电量全部由在发电成本与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超超临界机组中标,共计成交52亿千瓦时,平均降价为26.3元/千千瓦时。
“与之前云南、内蒙古等地的电改试点最大的区别是,此次安徽的电力交易是符合接入条件的企业都进行了参与,并且得出的价格是竞争之后的结果。不是像之前的很多地方由政府‘拉郎配’,拉上几家电厂为一些用电大户送电。”张安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著名能源专家周大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试点中,应该着重关注的是直购电这种方式究竟是提升了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因为从原理上来看,绕开电网的直购电一旦数量很大,如果没有统一的布局和规划,对于电网的调度和稳定性将提出巨大的挑战,必然影响到电网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直购电试点和改革方案很多,但不能全国铺开的主要原因。
直购电的门槛是什么?
如果说试点是为了发现问题,那么,电改试点尤其是直购电尝试数年后,其主要问题在哪?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开展直购电改革之初,地方政府态度十分积极,特别是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中西部能源富集地区。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些地区电力消费普遍下滑,于是一些地方自行推出的直购电试点方案中,或者扩大了试点范围,或者借推行直购电的名义变相实行了优惠电价。
针对这一情况,2009年5月份,原电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十个省份的地方优惠电价进行了督查和清理,随后提出了大用户直购电交易的规范性合同文本。“但对于直购电的门槛,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去年审批权下放之后,决定哪些企业参与直购电的权力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上,这个门槛就更不明确了。之前工信部提出过关于直购电的要求,但仅限于电压等级等技术要求,相对现在治理雾霾、节能减排的大背景显然是滞后了。”该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工信部曾于2009年4月发布了《关于工业企业参与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对试点企业基本条件的规定包括: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行业准入条件要求;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土地利用、环境评价、节能评价等符合国家有关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要求;企业用电电压等级应在110千伏及以上等。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规定太笼统,且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对地方的约束十分有限。
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年4月云南省公布了“将以‘水电铝’为突破口,推进直购电试点工作”的方向。云南铝业据此提出存量老政策、增量新政策,即120亿度的基本用电量按照原来的结算方式结算,2014年新增40亿度用电量用直购电政策。
按照云铝新提出的方案,如果按照云南省主要水电企业上网电价每度0.3元左右,加上已获批复的每千瓦时0.125元的输配电价,再加上容量电价(基本电价)和线损,最终直购电销售侧电价有望大幅降低。而每度电降0.01元,电解铝每吨成本就降低130多元。
但事实上,电解铝早就产能过剩。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实际生产电解铝2194万吨,过剩率超过30%,产能过剩甚至超过了钢铁行业。
因此在受访中,周大地和张安华都认为,根据近几年的直购电试点体现出的主要问题是准入规则不明。对于电力交易平台也好,直购电也好,国家都必须设定与时俱进、更为细致的准入条件,审批权下放并不等于监管权的丧失,否则大用户直购电只能成为助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产能的“帮凶”。
2%的直购电占比能否撬动电改
如上所说,经过几年的政策推动,直购电试点在全国“遍地开花”。试点看上去很多,实际上在总电量上占的份额很少。在前不久,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该省每年拿出约占全省总电量2%(相当于100亿千瓦时)的电量用于直接交易,交易电价、电量等由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双方通过协商自主确定,然后委托电网企业输配至消费终端。电力用户购电价格由直接交易成交电价、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和附加组成。
在张安华看来,山东省提出的2%这个数字与全国各省市参与直购电试点的电量基本不相上下。但问题在于这2%是不是撬动电改的支点?
周大地认为,目前全国“遍地开花”的电改试点还存在几个问题:首先,独立输配电价尚未形成,交易试点输配电价难以获批。其次,如何保障电网的调度、稳定性、安全性。再次,如何保障其他无法参与直购电用户的利益。如居民用户、学校、医院,等等。
“更重要的是,直购电之后,电网成了高速公路这个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交通规则,‘红绿灯’由谁来设置,由谁来管理,这些问题都不明确,这就是为什么试点只能是试点的原因。”周大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更多"从“遍地开花”到一统天下 电改试点还要走多久"...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