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所目睹的传统书店危机
4月8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首日试行24小时营业。寂寂黑夜中,不少书虫特意赶来尝鲜。偌大一个书厅里,人们安静地走动、选书,然后在书店特意准备的蓝色小桌旁坐下,就着暖暖的台灯光阅读,一晃翻过了一夜北京。
“24小时不打烊”,是“三联”的勇气,结果如何不可知。三联方面只表示,如果试营业顺利,书店将长期24小时营业。但在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中,嗅到的却是传统书店于时代洪流中挣扎的悲哀。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书店就是新华书店,这块国家牌子位于家乡小城的中心地带,每每引诱我在上下学路过的间隙里钻进去闻几缕书香。刚开始,那些书还摆在玻璃柜台中和营业员身后,害羞的我总是需要鼓足勇气才会开口让营业员阿姨帮我取下心仪的书籍,翻了几页发现实乃“金玉其外”后,又万分不好意思地把它交还给营业员。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大部分情况下,囊中羞涩的学生身份才是“不好意思”的根本原因。
后来,书店进行了革新:不仅布局更加分明,而且开架阅书流行起来。我终于不用耗费眼力,隔着柜台反复比对哪本书看起来最好看;也终于可以不用有求于人,承受“被服务却不买”的心理压力。看或不看哪本书,全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中,我拜读了不少世界名著,只是大部分是在书店里解决,真正买下的寥寥无几。现在想来,开架阅读恐怕是书店遭遇的第一次危机,因为如果像我这样只看不买的人多了,书店的经营路子也就窄了。
再之后,小城里有了图书馆(也许大城市里是先有图书馆再有书店,或者两者都已历史悠久得不分彼此,但在很多小城镇,图书馆的搭建甚至可以算是一次文化事件),看书的途径越发多样化了。很多书不用自己掏腰包买,从图书馆里借就行,时限一个月,过期按日收费——这是政府渠道,便宜但是有点费劲,因为进书不及时且常常需要等;此外还有市场渠道,校门口、居民区,大多分布着借书摊,品种繁多,全是市面上流行的小说或漫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畅销书。这些书从1天1角钱到1元钱不等,漫画一两天就能看完,小说通常不出一周,因此价钱也不算贵。我那时候基本两者通吃:文学书去图书馆借,如小火慢炖,品读几周方能熬出美味;畅销书就靠借书摊,如大火爆炒,一天翻个几本才叫过瘾。
进入高中,周末逛次书店依然是紧张学业中的一次心灵休憩。但这个时候,同学间开始流行起一种新的购书方式,贝塔斯曼书友会是其中最时髦的一种。一直以来习惯了自己找书的我发现,原来书还可以经由小册子集中推荐,茫茫书海中仿佛有了一座灯塔来指引方向(后来发现,也可能是海妖的歌声,诱惑过去宰客的)。除此之外,打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新华书店里的书从来都是原价出售,但在贝塔斯曼买书,八折是经常的,遇到活动还有五折,顿时有种捡了大便宜的感觉。大抵,这就是我记忆中传统书店遭遇的第二次危机——推荐和折扣:前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购书人不用凭感官盲选;后者则更直接地遵循市场的供求规律,低价旺需求。
尽管如此,开架阅读也好,书友会购书也好,都只能算小风小浪,有惊无险,不足以撼动传统书店的霸主地位。直至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书店才真正遭遇了足以触礁沉底的第三次危机。
上大学后不久,我第一次接触到卓越网与当当网,便迅速被其便利的购书体验所俘获。在这里,不仅书籍种类远多于书友会,数量堪比新华书店,而且基本上常年折扣,三天小活动,五天大活动,只有更便宜,没有最便宜。我如同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从此沉迷于在此掘金。渐渐地,我去实体书店的频率越来越低,从高中时的以周计变成了以学期计。而在这期间,大众和我一样,壮大了网上书店的营业额,相应地也就冷落了传统的实体书店。到我工作时,传统书店衰落之快,已使其成为了一个公众话题。
此次危机中,传统书店不是没有过挣扎。比如:业界大佬新华书店,近年来在实体店之外同样开设了线上版,甚至直接在对手内部开起了网店;孤胆英雄般的光合作用书店,曾在传统图书零售分外凋敝的2007~2008年间在北京开出11家连锁店,在书籍之外搭售文化用品;如今,背靠出版社的三联书店推出了“24小时书店”形式,为书虫们提供深夜静读的体验。
总结这些抗争手段,无外乎“共性”和“异性”——或者融入互联网,与网络书店分一杯羹,或者另辟蹊径,重新定位。前者算是常规竞争手段,而后者,却引发了我更多思考。
纵观那些重新定位的传统书店,无一不是追求一种氛围和体验:光合作用提供咖啡、单向街推行文化沙龙、page one主营艺术与英文图书——它们面向的人群已不是普罗大众,而是小资人群和中高端人士,但这也就注定了高处不胜寒,目标人群数量的窄小使得这些书店一方面只能在文化消费力强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扎根,另一方面还无法从相对便宜的书籍销售中回收成本,如果其他贩卖物不足以弥补,倒闭仍不可避免。光合作用书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有时候我想,也许最好的方法是任由互联网书店发展,让它超越正态曲线的顶端继而下坠——物极必反,当互联网过度渗入日常生活,人们反而会想念原初的极简与淳朴。此时,坐在书店中,背靠书架,一书一灯一咖啡,足矣。
上一篇:驱霾:从“转风向”到“转方式”
更多"那些年,我所目睹的传统书店危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