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全国两会期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核心还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深化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关系。目前,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已经成为共识。政府“放下”才有市场的未来。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来实现。因此,价改关乎整个市场化改革,考验着政府处理与市场关系的能力。 这里,不妨来看看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16年来的市场化之路。从1998年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基本确立了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定价机制,到2013年出台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16年来,这一机制经历了5次改革。 随着成品油价格决定权更多地回归市场,调价周期大幅缩短、频率明显加快,“该降就降,该涨就涨”已成运行常态。新机制下的24次调整,让公众对油价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敏感,也向市场传递出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但也应当看到,改革虽然不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是仍未跳出政府定价,距离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价格、政府不再直接制定价格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未来价改还须更多还权于市场,使价格信号与市场供求关系相结合,并通过价格变动调节供给与需求。 可以说,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一个缩影。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一般商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价格改革进入“深水区”。在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方面,仍然存在与市场相脱节的问题,这些领域,政府对市场有些“放不下”。从更深层次看,也表明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 推进价格改革,关键在于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建立能够灵敏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方能“物尽其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走向完善。 政府把“手”收一收,调整心态,从管制时的“放不下”慢慢过渡到“拿得起,放得下”,市场就会有更好的未来。“放下”就是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坚决交给市场;暂时不具备放开条件的,也要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应的价格动态机制。 当市场能够自主决定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并辅之以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就能继续分享成熟市场经济带来的丰富红利。
上一篇:强力治霾压减钢铁产能 数十万工人何去何从?
下一篇:专家: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68% 2050年或超80%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