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大有可为 助推公共产品供给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发挥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补充抵押贷款(PSL)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发挥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否把资金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相应领域?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表示,开发性金融已成为逆周期调节的“主力军”。
发挥PSL的“供血”作用
2014年4月,央行向国开行投放了特殊再贷款——PSL,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发放。PSL作为央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首次浮出水面。
“2014年,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发生了变化,外汇占款已不再是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PSL、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设借贷便利)等成为基础货币补充的重要工具。”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增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趋势下,央行创设PSL方式定向为银行金融机构注资,相当于直接给市场投放流动性。
同时,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央行PSL引导中期政策利率水平,有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有利于推动货币调控手段数量型调控往价格型调控转型,将直接为“调结构”领域降低成本,且能定向降低“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
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打造中期政策利率等,PSL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太多政策诉求。值得关注的是,通过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供血”,加大支持开发性金融的力度也是重中之重。
2014年7月,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获批开业,专门负责为全国棚户区改造提供成本适当、长期稳定的资金。截至2015年2月底,国开行累计发放棚改贷款超过8800亿元,支持总建筑面积9.8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1000万户、3117万人,推动了全国各地30多个省(区、市)的棚改进程,让棚户区居民真正感受到了开发性金融的温暖。
“PSL确实起到了稳增长的作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发行1万亿PSL支援国开行棚改贷款,实际上就是给市场定向提供了1万亿元流动性,加快棚户区改造,增加住房供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从而避免房地产行业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
当前,调结构难以一蹴而就,稳增长又面临较大压力,不少专家学者预计,今年政府投资支出增加仍将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公路、铁路等。借助开发性金融定向宽松的信贷资金投放来支持既定的投资领域,有助于调结构、降成本,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开发性金融发力
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措施,特别提及“开发性金融”。会议强调“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为地方开展水利建设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
来自国开行的信息显示,2015年该行将继续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发放棚改贷款4000亿元以上,铁路贷款1000亿元,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贷款900亿元,棚改、水利、铁路三大领域的投资势头基本确定。
依托去年在棚改领域投入的经验,今年,开发性金融继续聚焦棚改的同时,将扩围至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比如,央行通过投放再贷款引导资金向“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新型城镇化等民生领域;通过PSL支持继续支持棚户区改造以及水利、铁路建设工程。又如,国开行在支持棚改推出的“专项贷款、专项债券、专项基金”3个专项措施可借鉴到水利、铁路等其他领域。再如,国开行在开发性金融融资方面的尝试也可复制到其他城市基建领域。截至目前,已发行棚改“债贷组合”债券9支、募集资金共计133亿元。以股权投资和夹层投资等形式,累计支持棚改项目24个,共计78亿元。
开发性金融大有可为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开发性金融确实在调结构、稳增长的当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开发性金融资金能否有效进入民生基建领域,以及能否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则有待评估。
以PSL为例,由于操作规模、利率等数据并不公开,难以对政策有效性进行精确评估。“PSL能否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由于缺乏透明机制,评估仍然缺位。”赵庆明指出,建立科学透明的评估机制迫在眉睫。
“好钢用在刀刃上,开发性金融要真正起到弥补市场空缺、解决融资瓶颈的作用。”肖文认为,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作用,首先要找准定位,明确开发性金融支持公共产品供给的独特作用。同时应确保资金真正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民生等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领域。
资金放得出,也要收得回。开发性金融主要面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收益率低,还款来源不稳定。开发性金融如何实现政策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结合将是一道难题。有学者指出,一方面,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需要,综合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履约情况、潜在风险等市场情况,实现资金投向的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要加强贷后管理,严把资产抵押担保关,确保正常的还款付息,有效控制风险。
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外汇占款增速减缓日益显现,保障房、棚改房等项目的收益率能否覆盖债券成本,已成为摆在开发性金融面前的严峻考验。目前,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基本依靠债券融资,与以存款为主的金融机构相比,负债缺乏稳定性。债券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因此,风险控制对于开发性金融至关重要。
当然,开发性金融不仅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部分专家学者表示,很多民生领域、社会薄弱环节表面上看是缺资金,实际上是缺乏资金持续进入、实现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规则。因此,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国家信用和政府优势,针对市场空白和制度缺损,建设良性运转的市场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则,才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示范带动效应,打破瓶颈制约,从而吸引社会资本积极进入,逐步完善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上一篇:网费太贵:总理决定还是市场决定?
更多"开发性金融大有可为 助推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