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常态要有新状态
当前,我们同时面对转方式、稳增长、防风险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从长期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在短期内却往往相互掣肘,甚至相互矛盾。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推出“百名学者前瞻中国经济形势与新常态大势大型主题特刊”,我们摘编其中与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相关的内容,供读者参考。综合专家的观点,适应、引领新常态,需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需要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培土施肥”,需要从体制入手解决结构失衡等长期问题。由此可见,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所作为空间之大、挑战之空前。
引领新常态,需要我们思想更加解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增速回落情况,总体上讲是符合国际上后发追赶型经济体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一般规律的。由于具有后发优势,与技术前沿国家的长期缓慢增长不同,在国内外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的增长过程一旦启动,都会首先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并很快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国际上出现过这种情况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并不少见。但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情况则出现明显分化,少数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地区等,能够在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后,继续维持一个较长时期的中速增长,并最终进入高收入社会,而大多数经济体则出现徘徊甚至停滞,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我国现在就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的关键时期,正确引领新常态,就是要把经济增长引向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中速增长状态,避免陷入徘徊或停滞的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
正确引领新常态,关键是在充分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尽快构建起与新阶段、新环境、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有效运行奠定体制基础。在当前情况下,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抓紧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
正确引领新常态,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在当前“三期叠加”的情况下,我们同时面对转方式、稳增长、控风险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从长期来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在短期内却往往相互掣肘,相互胶着,甚至相互矛盾。加大转方式力度需要深化改革,强化市场约束,促进优胜劣汰,长期来讲无疑有利于保持增长活力,控制风险,但短期内则有可能导致增速下降,加大矛盾和风险;而如果短期内把稳增长、控风险放在首位,把短期增速看得过重不愿冒必要的风险,则势必会在推改革、促转型方面迈不开步子,时间一长,不仅增长稳不住,矛盾和风险可能会更大,甚至会积重难返,最终陷入增长下滑、风险加剧和改革难以推进的恶性循环,落入增长陷阱。因此,宏观政策必须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正确引领新常态,需要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引领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另外,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过去长期以来被证明有效的一些做法、经验、体制、模式等,可能都会因为情况的变化而不再适应,都需要我们及时做出改革和调整。但经验一再说明,从过去不成功中吸取教训要相对容易一些,而要根据情况变化改变过去成功的做法,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正确引领新常态,还需要我们思想更加解放,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
透彻理解调结构、上台阶战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
按照经济新常态的判断,2015年我们将继续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这是我们最新的战略取向。减速度是指我们不再单纯追求GDP的数量和增速,而是主动放慢速度,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调结构是指我们不再笼统地追求各行业的全面增长,而是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上台阶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它们“培土施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必须致力于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进“老树发新芽”;着力提升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竞争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托举发展跃上新台阶。只有透彻理解这一战略思路的本质,才能理性地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滑。总体而言,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仍然能够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格局,前景可以保持谨慎乐观。短期内也许面临一定挑战,但是风险基本可控。
如何破解新常态下的困局?解决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是落脚点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新常态揭露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困局。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虽然目前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欧洲国家、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短期内出口恢复的可能性较小。
就消费而言,金融危机后,政策层将目光聚焦于提振内需,然而,通过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投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最主要的推动力,现阶段而言,制造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会迅速上升,技术创新步伐跟不上,直接导致制造业要素供给效率和投资效率的降低。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较之制造业更大,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的投资品性质。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则在于民间资本参与过少。
该如何破解新常态下的困局?解决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是落脚点。其浅层含义是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陷入既不能“紧”又不能“松”的境地,应在防止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下扭转各种体制问题。深层含义则指经济政策应从经济体制入手解决结构失衡、制度扭曲等长期问题,主要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在解决投资内部矛盾方面,应继续通过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鼓励PPP投资模式、推动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等改革政策减弱投资的政府主导性质。在金融领域改革方面,政策会朝着健全资本市场、畅通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进行,包括IPO注册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下一篇:凭什么份钱就不能降?
更多"引领新常态要有新状态"...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