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各地尤需扬长避短
编者按: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9个特征的表述中谈到,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新常态下,面对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各地区如何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专家之声栏目推介一组分析、建议,供读者参考。
金碚提出的新常态下技术因素与地理因素互动的新特点,汪振军对文化资源厚重地区现代转型之路的思考,盛毅对四川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值得关注。
区域:四个问题值得探讨
金碚
今天我趁着这个机会,就新常态下中国区域发展讲点感想。新常态体现在各个方面,就区域经济来讲,我想有四个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资源要素的配置、资源要素的状况,决定了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这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的要素、资源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认为中国缺资本,我们有土地,有劳动力,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我们认为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些要素,现在看起来它的效力在减弱。
第二,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讲,技术因素可以和地理因素互动,比如发展交通运输,就可以使地理的空间区域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区域经济要发展,遇到一个问题,好像觉得各个产业都已经饱和了,特别是第二产业,好像技术空间已经没有了。但是仔细地看一看就可以发现,其实从技术发展的空间上讲,中国的产业也好,区域发展也好,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是这个空间不像过去那样通过简单的招商引资、简单地从一个扁平的技术层面上进行投资,然后扩大产能,以这种方式来获得发展的空间,而是要转向技术高端、技术精致化的方向。
第三,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产业文化,这个产业文化是由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国家长期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积累形成的一个文化特质。这个文化特质从长远看会决定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地区的经济形态,所以,工业化的前期,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大同小异,但是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几乎没有两个国家会是一样的,每个国家文化不一样,一定走上不同的道路。工业文明里最核心的部分是制造文明,中国能不能形成一些具有强大的现代制造文明的区域,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四,中国长期来讲,陆权的思想是占主导地位的,改革开放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海权的理论。但是我们看到,到了新常态以后,区域战略很明显是要把海权理论和陆权理论结合起来。现在看起来,思维会更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会对中国的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网发布的作者在“2015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新常态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言的文字实录)
用新媒体弘扬中原文化
汪振军
新媒体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要而产生的新的产业形态,是新的传播技术、新的文化内容、新的表现形式、新的销售模式,以及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和互动模式的组合。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新的文化特征、新的经济特征与新的产业组织特征。按照目前的产业划分,新媒体是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增长空间的产业。
从理论意义看,中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财富,是当今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血脉之根,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地带,拥有思想文化、名人文化、古都文化、宗教文化、工艺文化、戏曲文化、庙会文化、山水文化、功夫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村落文化等文化类型,具备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辐射性、延续性等典型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审美价值与产业价值。
运用新媒体及新兴文化业态传承、保护、展示、传播、创新中原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河南在全国的影响力,塑造良好的河南形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厚重地区的现代转型之路。(摘编自《河南日报》)
说说四川经济新常态
盛毅
按照中国社科院关于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标准,四川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还需要几年才向后期转变。正因为在发展阶段上滞后于全国,其常态也会与总体特征有一些差异,更大程度上处于以新为主、新旧形态掺杂的过渡阶段。
一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没有完全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比重也在上升。尤其是服务业比重较全国低10多个百分点,可提升的空间较大。
二是传统投资领域还有较多空间,综合性和新产业投资也在迅速扩大。除少数城市外,一般制造业发展还不充分,需要继续扩大规模和增加门类。缩小与全国相比在城镇化进程上滞后8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需要城市建设持续保持快于全国的投资增长速度。
三是生产成本虽然迅速提高,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是重化工业虽然普遍过剩,但一些服务西部投资的企业还有市场空间。
五是数量型增长的基础依然存在,但向技术进步要增长的压力增大。
六是产品低价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质量型、差异化竞争的要求也在提升。
七是许多潜在优势未被充分释放,政府还有更大的资源整合余地。
八是环境承载能力虽然明显下降,但相对于东部而言还有一定的容量。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为全面进入新常态做好准备,四川省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调整。一是优化全省产业布局,促进新旧产业同步发展。二是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拓展投资空间。三是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培育新动力。四是通过科技和体制创新释放红利。
更多"适应新常态:各地尤需扬长避短"...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