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首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日的净资本输出国。中国投资者虽是国际投资界的“新面孔”,但大规模“走出去”已成定局,无论欧美或新兴国家,到处都有中国企业的足迹。 1月底,记者跟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亲历中国政府、企业与哈方进行产能对接的磋商、合作全过程,不由感慨,对中国来说,世界是一个很大的舞台。而我们的“演出”,才刚刚拉开帷幕。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从产品走出去、销售网点走出去、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走出去,发展到目前的资本走出去,真正到国外投资经营企业。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增长,国外市场有需求,国内又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走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与企业“走出去”的巨大需求不对称的,是它们走出去的经验、信息以及政府和市场为之提供的配套服务还远远不够。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既有经营性风险,又有非经营性风险,而且往往相互交织。 首先,境外投资审批手续时间长,且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不利于企业参与对招投标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投资项目。其次,中国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各项标准尚未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在国外招标项目中受到一定排斥。此外,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向境外银行融资缺乏信用基础,而国内出口信贷机构对项目支持力度与一般商业银行无异,企业贷款利率高、额度少、周期短。 此外,目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设立相对滞后,除了面对当地国家社会动荡的风险,还面临合同协议执行风险、税收和企业用工法律保障缺失的风险,以及能源、运输、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风险。尤其在一些新兴国家,销售链条长、资金回收速度慢,还要承担贷款回收风险、负债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汇兑汇回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以及利率与汇率风险。 更不要提,中国企业对异国民族风俗、文化习惯的不了解,甚至是语言障碍,都可能造成对当地政策、法律、法规理解的误差。 事实上,中国政府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有专家呼吁,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从财力物力上支持企业开展国外重要资源项目并购,对国内标准进行国际推广和认证,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增加外汇风险控制工具,建立企业走出去案例资料库,建立企业合作交流平台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向外看”,但我们还只是初生牛犊。中国走向对外投资强国的路还很长,羊年伊始,且行且努力。
上一篇:“一带一路”,挑战与突破并存
下一篇:不动产统一登记除了摸清家底还能干什么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