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矿竭城衰”之地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是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接续替代产业首先要考虑能不能增加就业,而不是先增加GDP。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季晓莉
我国有90%左右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然而,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越来越多,历经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甚至消亡,承受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包袱沉重等难题。目前,我国煤炭采空区达到14万公顷,出现了大片沉陷区;有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亟待改造;失业矿工有60多万人,享受低保的有180多万人。
今年上半年,长期以来依赖资源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大多在4%~6%。过去发展势头非常好、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煤炭、钢铁、有色企业,现在亏损面达30%~40%。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普遍围绕资源开采加工,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全国水平低10%,导致接替产业发展滞后,短时间改变“一业独大”的局面非常困难,极其容易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大起大落。近年来黑龙江、吉林两资源大省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
可以说,我国很多地区长期以来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增长方式被亮了“红灯”,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时机已成熟
“资源城市转型是指资源型城市问题发生或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重新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过程。”东北师范大学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支大林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利用现有资源围绕主业实施深度开发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二是产业由资源型转向非资源型;三是对区位条件不好而且难以发展其他产业、转型成本较高的城市实施整体迁移。
“过去我们为了加快发展,讲求速度,资源型城市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们考虑长远发展的事情比较少。过去煤炭紧缺,但现在能源的供给能力上来了,电力短缺的问题解决了,人均GDP去年也达到6750美元,我国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2001年,国务院将辽宁阜新作为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全面展开。2008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专门设立资源型城市发展处,负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于2013年12月3日发布,在全国确立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并依据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状况,分成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类型,主要包括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两类。规划从战略高度对资源型城市进行总体谋划和部署,在多层面、多领域进行配套改革。
“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发布的规划不多。除了‘十二五’规划,一般的专项规划或地区规划,都以国办的名义发布。因此这一规划的发布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本次规划摸清了‘家底’,总体目标明晰,分类目标具体,针对性强,转型任务非常明确。”8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司原副司长彭会军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表示,相对于过去的38号文,这一规划增加了资源开发秩序的约束机制和利益分配的共享机制。
“这份规划使得资源型城市转型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进入高层决策视野。从规划实现期限来看,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入改革的部署相吻合。”民进中央副主任刘新成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资源型城市应该利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以及产能矛盾凸显的倒逼机制,下定决心加快特别是资源环境税费的改革,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资本更多进入替代产业发展、能源开发等领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同一会上如是表示。
上一篇: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五方面具体措施
更多"拯救“矿竭城衰”之地"...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