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现金秘密”
A股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基本披露完毕,除了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广泛关注外,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中也能展现出公司的经营及投融资情况。在经营活动中,超过7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呈现好转趋势,表现公司经营活跃度提高;不过,有部分行业、公司呈现出经营现金流收支增减的“失衡”现象——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涨价或许是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在筹资活动中,上市公司筹资额同比基本持平,但是在筹资结构上发生变化,吸收投资和发债融资额明显下降,而借款则明显增加,同时,金融机构在选择贷款行业上更倾向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在投资活动中,一些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其中又以基建、公用事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最具有代表性。同时,民营企业在此领域也有回暖的迹象。
“能够看出,重工业、家电这种上游供应链规模较大的行业,往往都存在这种情况。”一家央企系期货公司研究员认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涨价提高导致支出增长加快,但是由于下游的定价传导具有滞后性,所以出现了收入增减不及支出的情况。”
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的相继发布,宏观因素带给部分行业的影响正在渐渐浮出水面。
8月31日,几乎全部上市公司半年报均已完成发布。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已发布数据且可对比的325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现金流情况发现,超过7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呈现好转趋势。
统计发现,有部分行业、公司呈现出经营现金流收支增减的“失衡”现象(含三类情况:收入增长慢于支出,收入减少快于支出,收入减少而支出增长)——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涨价或许是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部分公司正在以更多的现金来进行负债偿还,但其中一些公司并未能因此实现负债率的降低。
7成主营现金流向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在可比范围内,超过7成的A股公司经营现金流出现向好趋势。
以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例,共有2455家A股公司经营流入现金流呈现同比上升,占可比范围公司总数的75.32%。其中,有超过260家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入增幅超过100%。
现金流的改善主要来自业务端口——在代表着主营业务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现金流科目上,超过7成公司的数据也表现出增长态势。据数据显示,在3258家已发并且可比的公司中,有2448家公司的出现正增长,占比也达75.14%。
与此同时,大部分A股公司在供应商端的现金支出也增加。数据显示,共有2466家A股公司支付商品、接受劳务支付金额出现同比上升,占总数比与上述经营现金流入情况相似,为75.78%。
“这意味着上半年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上的资金出入情况是高度耦合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公司的现金流改善来自于实体经营活动体量的扩容。”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宏观分析师表示,“这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整体基本面的复苏,不过上市公司通常是国内的优质企业,其对宏观基本面的指征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在经营净现金流上,呈现好转趋势的公司数量似乎却不及上述之多。数据显示,共有1464家上市公司净现金流较去年同比增加、扭减或少减,占比仅为44.99%,反之1790家A股公司经营净现金流不及去年同期。
按申万行业分类,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状况不及去年同期的问题在家用电器、公共事业、通信三大行业表现得较为明显;而休闲服务、采掘、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行业绝大部分公司的净现金流均出现好转。
数据同时显示,一些公司在商品、劳务支出、流入增减上同样并不对称。
例如欢瑞世纪,其在上游现金支出同比上升高达363.71%,但其销售劳务流入现金增长仅为42.26%,这一现象也导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为-8.72亿元。
这种现象也绝非个例。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1978家公司的商品劳务收入变化不及支出(含三类情况:收入增长慢于支出,收入减少快于支出,收入减少而支出增长),达总统计范围的60.79%,甚至有185家公司的“收入变化-支出长变化”差值超过50%。
上述状况在行业分布上的特点也较有规律。其中存在状况的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在钢铁、家用电器、公共事业三大行业中占比超过50%,此外在轻工制造、有色金属、电子、汽车、化工等行业中,上述状况的占比也超过了45%。
有分析人士指出,部分行业在上下游端的收入增减不及支出原因,主要和去年以来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
“能够看出,重工业、家电这种上游供应链规模较大的行业,往往都存在这种情况。”一家央企系期货公司研究员认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涨价提高导致支出增长加快,但是由于下游的定价传导具有滞后性,所以出现了收入增减不及支出的情况。”
偿债支出、负债率“同升”怪象
1340家上市公司支付用于偿还债务的现金流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其中“多还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公共事业、电子、采掘四大领域,四个行业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还债现金流同比增加。
与之相对应的是,除传媒行业、食品饮料等高毛利率、轻资产产业外,农林牧渔、有色金属、钢铁等传统行业中利用更多现金偿还债务的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其中房地产最为典型,数据显示在1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仅有38家的现金偿债高于去年同期。
虽然上述超过千家A股公司用更多现金偿还债务,但其是否对资产结构带来优化,仍然要画上一个问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上述“多还债”的1340家A股公司中,资产负债率出现有效“下沉”的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占多数,仅为608家。
这也意味着,在偿债现金流出超过去年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于745家公司存在“越还债,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问题。
以机械设备行业的ST常林为例,其在今年上半年同比现金还债多还96.14亿元,但这并未阻止ST常林负债率的大幅攀升,截至今年上半年,ST常林的负债率为84.46%,较去年同期抬升了43.56个百分点。
“会有一些公司为了规模扩张而继续放杠杆、抬高负债率的冲动。”上述大型券商宏观分析师认为。
上一篇:量价组合下的上市公司业绩驱动模式
下一篇:中国股市仍存五大亮点
更多"上市公司“现金秘密”"...的相关新闻
>> 中国股市仍存五大亮点 | >> 上市公司“现金秘密” |
>> 量价组合下的上市公司业绩驱动模式 | >> 挂牌股中报透视: 创新层不如基础层 |
>> 监管释放肯定信号 并购回温助推成长 | >> 参与“副业” 应合理合规 |
>> 股票不一定就是高风险资产 | >> 擦亮眼睛读“信息” |
>> 避险之后 估值为锚 | >> 上市公司减持新玩法:借道大宗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