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政猜想:七大政策最可能推出(3)
股票行情 WWW.CAIGUU.COM 发布时间:2011-12-31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陈天杰
摘要:长期资金入市 期待指数:★★★☆☆ 长期资金入市,本来在2012年几乎是百分之百会有各种推动措施出台的,但是考虑到近期热点养老金入市的种种难度,预计2012年长期资金入市主要还是集中在扩大已有的机构投资者。一...
长期资金入市 期待指数:★★★☆☆
长期资金入市,本来在2012年几乎是百分之百会有各种推动措施出台的,但是考虑到近期热点“养老金入市”的种种难度,预计2012年长期资金入市主要还是集中在扩大已有的机构投资者。一直以来,A股市场的一大特征便是“个人投资者太多,机构投资者太少”,容易导致整个市场的非理性炒作,这一现象正在改变,但还不够。
过去10年,几乎是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由0到1的10年:开放式基金数量从几只发展到近900只,资金规模也已超过2万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的资金规模约1.7万亿;从2003年QFII第一单出炉至今,QFII的资金规模也已发展到近100亿美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也已在去年明确了,合计不超过20%,在之前的限制上有所放宽。
不过,从市场比例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过去10年中的发展仍然赶不上个人投资者,A股账户开户数从2001年的6000多万户已上升至如今的1.6亿户。
因此,在过去2个月,从郭树清的对外发言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话语:要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积极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阳光化、规范化运作。同时,郭树清提倡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稳健经营的市场主题,更离不开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
呼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郭树清还提醒“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可能不太适宜参与股市”,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A股市场对新资金的需求也相当强烈,在此背景下,趁势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一举两得。2012年可能推行的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政策,首先是加快引进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资额度。12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
激活退市机制 期待指数:★★★☆☆
提到退市机制话题,让投资者又爱又恨。
如果退市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不仅A股市场犹如一潭死水,做空机制也不能健康运行。绩差股、不诚信上市公司还能继续在市场上忽悠,这是最让投资者痛恨的;而一旦退市机制被激活,个股的投资风险变大,若不幸持有退市公司股票或所持公司具有退市“嫌疑”,投资者的损失很可能是很惨重的。
不过,良好运行的退市机制是一个健康市场不可或缺的,否则正如现在的A股市场,只进不出,衍生出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我们不是没有退市制度:2001年,证监会就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实施办法》,详细规定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终止上市的一系列程序,也立即出现了A股市场第一家因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上市公司——PT水仙。但是,有统计数据显示,自A股市场成立以来,因监管规则而退市的公司仅42家,且在最近4年里,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退市。但是连续亏损,治理不规范,已经沦落到退市边缘的公司却屡见不鲜,这些苟延残喘的企业,有的还能摇身一变,起死回生。
郭树清上任后,市场对激活退市机制抱有很大希望,因为他一上任,创业板开板两年仍没有出现的退市机制就“破题”了,证监会发布了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并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退市条件。
如果说主板市场的退市,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历史原因,施行起来并不容易,那么创业板这块新市场将是很好的“试验田”。在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实施后,2012年,投资者对创业板的风险控制将显得尤为重要。而主板市场的退市机制形同虚设,主要因为大多数濒临退市的企业实行“拖字诀”,拖到有人借壳就可以了。而这些公司能够“拖”的条件,还是因为制度不够完善,让其钻了空子。
2012年,借助创业板的“先锋”作用,激活主板市场退市机制很有可能,重点就是退市制度的完善,大大提高借壳上市的成本,更严厉监管并购重组。
IPO深度市场化 期待指数:★★★☆☆
在IPO制度的改革上,我们一直在进行,但还不够市场化。
自2009年IPO新政以来,解决了一些老问题,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总的来说,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是病根。最受关注的就是新股发行价过高,以及新上市公司经常出现业绩变脸,暴露出上市前的种种问题,又与参与新股发行的中介机构监管有关。
针对IPO市场的种种问题,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11月9日表示,对于证券发行审核体制的改进,证监会已经做了不少准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酝酿如何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中心,完善首发办法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办法;二是正在研究如何完善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三是正在研究“如何促进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使用平实语言,不夸张、不广告化,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参考”;四是针对上市公司行业越来越细分和新产业的出现,证监会正在考虑逐步引入有行业背景的审核力量;五是考虑拟上市公司是否需要安排自己的律师独立写作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以使得其表述更加审慎。
可以看出,这五个方面的酝酿几乎都是围绕新股发行时信息不对称问题展开的。在此基础上,2012年在推进IPO制度市场化方面,最可能进行的就是加大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完善IPO招股说明书的规范和改进。这两方面加强,都有利于增强新股信息的透明度,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触及新股发行价过高的根本。
场外市场建设 期待指数:★★☆☆☆
2011年初,前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是2011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此之前,场外市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安排已经形成,扩大中关村试点方案的制订,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公开转让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则,国家高新区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开转让准备工作等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既然总体思路和安排已经形成,且2011年已经成为证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那么在2012年,新任主席郭树清能否拿起接力棒继续向前?事实上,在12月19日的讲话中,郭树清也提到了推进行业创新发展,除了要完善创业板,搞好场外市场建设外,还应该研究探索一些新的产品。
但是,场外市场建设比起其他可能在2012年推出的政策,难度可能更大。首先场外市场建设亟待扩容,将公司范围从北京扩展至武汉、上海等全国各高新科技园区,但是这又涉及证监会、地方政府、证券业协会等多个部门间的协调,监管上难以达成一致,同时还包括交易制度的引进。
场外市场建设的另一大难点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的创新。哪些投资者适合参与场外市场的投资?风险与投资者如何匹配?如果太紧,容易造成场外市场投资者关注度不高,参与度不足;如果太松,又会导致参与的投资者与承担的风险不匹配。 TAGS:2012新政推出七大猜想最政策可能
财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股网立场,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证实,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若该资讯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如果您对以上信息有任何疑问或因我们的工作疏忽,在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有异议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及时联络我们。财股网拥有本声明最终解释权。
更多"2012新政猜想:七大政策最可能推出(3)"...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工商银行(601398)
投资亮点 1.网点、客户基础是工行发展的天然禀赋:工商银行是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