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首次尝试对媒体开放新股发行审核全过程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赵晓辉、陶俊洁)无论是对于业界还是投资者,新股发行审核一向充满神秘感。近来,新华社记者独家深入证监会发审现场,历经数月,对此进行全程跟踪。这也是证监会首次尝试对媒体开放新股发行审核全过程。
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新华社记者参与了证监会发行部为拟上市企业召开的见面会、反馈会、初审会和发审会,全程跟踪了新华保险的审核过程,并采访了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申请企业和中介机构,亲历了企业在证监会层层“受审”的上市必经之路。
对于任何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说,改制、规范化、准备材料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但申请材料报送到证监会才真正是大考的开始。
见面会是证监会为让企业熟悉发行审核标准和流程而专门开设的。在这一环节,已报送材料的企业与发行部负责人面对面,以十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企业并讲述上市的理由。在随后的反馈和初审环节,证监会发行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提出疑问,要求中介机构核查,并形成初审报告,提交发审会。
而后,审核进入最为激烈和关键的环节发审会。在发审会上,七名发审委委员经过40多分钟的内部讨论,形成问题单,随后企业和保荐代表人进场就此进行答辩,用时45分钟。之后,委员投票,当场宣布审核结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现行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已经形成了“双人审核、集体决策”等整套机制,力求交给投资者合格的企业,又不冤枉好的公司。
而这一审核过程也在不断地从幕后走向台前,接受各界的监督。从2003年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公开,2009年创业板第一场发审会对媒体的部分开放,到去年开始的公布企业被否原因,再到如今审核全程的开放尝试,被视为证监会权力核心的发行审核过程正努力实现“在阳光下运行”。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考虑把拟上市企业的招股书预披露提前,以给公众留出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这体现了监管层推进新股发行审核透明化的一贯理念,也正是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应有之意。
特写:走进发审会现场新华保险发行审核实录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赵晓辉、陶俊洁)这是一间普通的会议室,却让无数有着上市梦想的企业充满向往和畏惧。能走进这里意味着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而在此产生的决策也将决定企业上市之生死。
11月16日不到8点半,七名发审委委员和两名证监会发行部的预审员已悉数正装落座。在位于金融街富凯大厦一层南侧的这间会议室,即将召开关于新华保险上市的发审会。
距离正式开会还有一刻钟,静悄悄的会议室里,委员们还在静心做最后的功课,翻看初审报告、企业的招股书。
8点45分,作为七名委员之一的发审会召集人宣布开始对新华人寿A股的发行申请进行审核,由委员们分别发表意见,提出问题。
“公司报告期内仅有半年满足保监会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00%的要求,如果此次发行成功,对公司偿付能力有何影响?如果未来偿付能力依然不足,会被采取怎样的监管措施?”第一位委员的问题就直指关键,这一问题后来被多位委员提到。
关于保监会和银监会新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也是委员们普遍关心的问题。2010年11月1日以及今年3月7日,这两家监管机构两次发布相关规定,要求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不能与超过三家保险公司合作,银行保险合作协议须由商业银行的总行与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签订。
“发行人保费收入渠道中银行占比较高,新政策出台之后 2011年发行人的银行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降低。请说明发行人和相关银行的协议签订进展及执行情况?”一位委员问道。
A加H同步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土地房屋使用权的有效性、资金管理制度、退保金额增长的风险、分红型寿险产品依赖性较大等问题都被一一提出。
在七位委员发言结束之后,召集人就此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征求各位的意见。经过进一步的补充完善,问题单当场打印出来放到了给发行人预留的座位前。
9点30分,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携两名同事以及来自中金和瑞银的各一名保荐代表人进入会场,现场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而有一种压力感。
召集人宣布:“现在请保荐代表人回答问题,可以不按先后顺序,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回答,10点20分前结束。”
答辩式的过程并不是那么轻松。保代回答问题时,委员随时都会追问,比如关于公司内控,问题细到保代具体参与了哪些公司章程的修改。
召集人把握着发审会进程,以便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充分解答,又不纠结太久。
最后一个结合国内寿险业发展趋势等谈公司未来发展的问题,新华人寿董事长选择了自己来回答。乱世接手又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康典有很多话要说,从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到公司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一直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此时,严格掌握时间的召集人打断了他,宣布问题回答结束,并要求发行人在两分钟之内进行陈述。这时已经接近10点20分。之后,发行人、保代等退场,委员投票。
七八分钟之后,工作人员请相关人士再次进场并宣布:“新华人寿发行审核获通过。”前后持续近两个小时的发审会到此结束。
整个发审会的过程都有录音存档,记有委员意见的工作底稿也作为保密资料存留。所有这些,证监会工作人员都无权查看,只有当产生异议或问题时,才能由证监会纪委来调阅。
每周,如此场景都会在这间会议室上演。不同的委员,不同的企业,但一样的运行模式下,同样紧张的氛围中,企业由此获取A股市场的通行证或被拒之门外。
尚福林: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赵晓辉 陶俊洁 余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6日在此间说,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适应国情的发行监管制度,自2009年以来进行的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尚福林在证监会第十三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近两年的改革推动了市场约束机制的强化,也让市场参与者明了了一级市场是有风险的。
他说,多年来,证监会积极改革完善发行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发行监管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改革发行体制外,保荐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强化了保荐责任。证监会还完善了新股发行的初审工作机制,提高了审核质量。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发审委制度,加强对发审委的监督管理。 >
证监会就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答问
按照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整体安排,近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修改
记者:去年6月证监会推出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请谈一下前期改革的进展情况,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去年6月10日我会启动了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继续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紧紧围绕定价和发行承销方式两个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市场约束。改革的方向是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推动发行人、投资者、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使新股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选择,市场主体的行为更加慎重自律,促进长期理性投资。在具体实施上,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阶段逐步推出各项改革措施,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推出四项具体措施: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设定最低申购的底限;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 >
朱从玖回应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等资本市场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7日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说,今年将完成IPO与再融资办法的制定,从三个方面推动发行监管改革,并将研究争取把突击入股行为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下一步的措施,朱从玖委员说:“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概念,但存量发行、询价机制的进一步优化、由承销商推荐机构参与到新股认购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而未来新股是否还像现在这样容易发出去也值得在发行体制改革中予以考虑。”
更多"证监会首次尝试对媒体开放新股发行审核全过程"...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中南建设(000961)
投资亮点 1.公司原铁合金冶炼业务置出工作,中南房地产业有限公司及陈琳所持有的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