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警惕产业空心化风险
新华08网上海9月5日电(记者桑彤 陈航)从刚公布完毕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可以发现,在股市低迷、楼市调控、通胀高企的背景下,银行理财、高利贷等民间资金进入了上市公司的视野,上市公司资金投向可谓花样百出。
在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形势和银根紧缩的金融环境下,市场资金出现结构性不平衡,一些上市公司感到机遇,在高利益的驱动下实体企业“不务正业”的现象渐趋严重。虚拟经济泡沫化和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为监管层敲响警钟。
巨资砸向理财放贷市场 上市公司“倒卖”成风
对上市公司半年报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和发放“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均逾50家,购买资金额度和累计贷款额度分别超过200亿元和160亿元,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在众多上市公司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海螺水泥。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提高经营资金使用效率,将总金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投资于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我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陕鼓动力亦累计斥资26.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尽管海螺水泥、陕鼓动力手笔之大令人吃惊,但这也仅是理财市场的冰山一角,包括中卫国脉、士兰微、东阿阿胶、漫步者、双汇发展等都斥资上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在这些投资产品中,多为1年期短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5%-6%不等。
在全民理财的同时,全民放贷的大潮也愈演愈烈,上市公司同样成为其重要一员,且多发放给无关联公司,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市场利率。其中卧龙地产、卧龙电气、武汉健民、钱江生化、宁波维利等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涉资上亿元。
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委托贷款年利率较低的也达到12%,而最高者则达到约20%,这与一年期定期存款3.5%的年利率相比,可以算得上“高利贷”了。
从炒房到炒股,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并不鲜见,但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是今年兴起的新现象。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看来,市场其实并不缺钱,“钱荒”是个假象,是一些企业为了低成本拿钱的借口。
海通证券产业经济高级分析师刘铁军分析指出,“不少公司为了高收益,借助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等有利平台做中间商,从银行拿到相对较低利率的贷款后,进行“倒卖”获取利差,这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不合理分配。”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加剧实体经济空心化风险
理财产品的丰厚收益确实给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增色不少。武汉健民正是丰厚的获利者的代表,公告显示,其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达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武汉健民的半年报则显示,公司对外委托贷款取得1304.41万元的收益,而同期净利润为3619.62万元,将近一半的利润来自放贷,“不务正业”的现象着实一般。
有分析人士指出,购买理财产品或是对外委托贷款的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给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掺水”。投资者有时会忽略华丽数字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对公司持续盈利的能力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通过理财和放贷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若是利用超募或再融资“圈钱”所得资金变相投资金融市场则值得关注。
今年5月,海螺水泥公布发债再融资获批的公告。但仅在1个月后,该企业就以4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这一巧合令人觉得事有蹊跷。从再融资公告来看,海螺水泥公开发行债券总规模不超过95亿元,将以1:1的比例分别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按此计算,偿还商业银行贷款约为47亿元,另47亿元作为企业流动资金。
如果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再融资本无可厚非,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该企业就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且不说是否有资金置换的现象,至少说明企业现金流并无短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对于用于财务性投资的资金究竟是自有资金还是募集资金,监管机构很难辨别,有上市公司也因此打了擦边球。”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企业“调结构、促转型”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此多的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将资金投向虚拟经济,似乎意味着没有寻找到转型的方向和突破口,掩盖了企业业绩可能下滑的不良现象,实为本末倒置。
在浙江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戴志敏教授看来,如果原本用于补充现金流、扩大项目的募集资金最终流向了虚拟经济,那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利因素,将造成实业空心化的潜在危机。
影子银行愈演愈烈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需警惕
上市公司的这股“倒卖风”令银行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愈演愈烈,通过保证金撬动开出票据,票据直接融资,再通过融到的资金发放体制外的贷款已成为“社会融资总额”中的一个部分,此举避开了信贷监管渠道,不但引发资金托媒、降低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还成为孳生风险的一个源头。
日前有消息称,数家商业银行已接到央行文件,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以健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功能。将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
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近期央行拟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就意将减少银行表外活动,弥补监管漏洞,帮助央行更有效地管理和衡量体系内真实的流动性情况。”
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也认为,扩大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本质上抑制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提高了表外业务的机会成本,倒逼了开设票据、信用证所需的保证金比例上升,从而约束企业通过这一渠道增加杠杆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对有能力获取资金并且已经从事影子银行的大企业而言,套利行为将被遏制。而对无法低成本融资的小企业而言,延缓经营困难的来源将被约束。”李治平说。
在理财产品投资渠道将被压缩的预期之下,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将会选择何种投资渠道?金融资本会否转向产业资本?孙立坚表示,监管机构应严防产业垄断资本和金融投机资本结合进行牟利的不良现象。此外,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帮助企业与机构在推行的健康的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创新手段,让金融资本真正为有成长性的产业资本服务。
更多"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警惕产业空心化风险"...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兴发集团(600141)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无机磷酸盐系列产品开发与产销,是华中地区最大磷化工生产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