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高铁)上座率低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儿。少就少,没办法。这样空着也好,大家可以做欣赏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一番话,引起争议。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高铁列车上座率不高,有浪费运能之嫌。那么王梦恕的解释有没有道理?举个简单的例子:人们习以为常的城市公交,在保证顺利出行的同时,既无法避免高峰期的拥挤,也不能避免夜班车的冷清。同样,实现了“公交化”运营的高铁,也不可能总是座无虚席。 7月1日,全国铁路将调整列车运行图。这次调整后,全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将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占比首次过半,达54.4%。比起若干年前的几次铁路“大提速”,这样的例行调整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正是在这样一步步的积累下,我国高铁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而高铁动车组列车已经成为中国铁路客运的绝对主力。 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并受益于高铁高速度、高发车密度的两大优势:高速,缩短乘车时间;高密度,缩短候车时间。两者相辅相成,提高运输效率,也节省旅客出行时间。与此同时,“高铁运椅子”也早已不是新闻。通常,高铁开通使运力数倍增长,但既有线普速列车减少,让不少“被迫”改乘高铁的乘客抱怨连连。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更为普遍的事实,多数高铁线路投入运营后上座率迅速增长,几年内就已接近设计水平。 以2011年投入运营的京沪高铁为例,开通前两年客运量增长率达到40%。影响近一年来客流增长的因素恰恰是新造动车组不足,运力无法继续增加。现在,京沪高铁已经很难“随到随走”,却经常“人满为患”。显然,这也不是乘客们希望看到的。 理论上,铁路提供的运力与乘客需求一致,运营效率最大。但现实中,要实现“公交化”,就必须让席位有一定空余,以应对客流波动。而在非高峰时段,为了不让旅客长时间候车,即使乘客较少,也要保证一定的发车密度。正是这样的“浪费”,保证了旅客顺利出行,也不至于让旅客总处于人满为患的恶劣环境中。 正如王梦恕在一年前接受采访时说,“这不是铁路发展没有达成共识,而是有相当一批人抓住每一个机会想办法攻击高铁,贬低高铁。”这一次,还真不是“铁老大”的傲慢,而是一些人的“偏见”。 值得一提的是,铁路方面并没有忽略部分车次、部分区段、部分席位的低上座率。目前,多数高铁线路都至少编制了平时、高峰两套运行图,根据客流调整车次。对一些上座率低的车次采用小编组列车,减少新造列车中商务座、一等座的比例,对上座率低的席位进行打折……这些措施都很有效果。 比如,目前唯一对二等座打折的“G字头”G205/G206次,在打折前上座率经常只有一成多。而打折后,二等座通常都能坐满。这说明,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客流的潜力还很大。公众希望,这样的尝试再多一些,方式再灵活一些。
上一篇:从源头斩断“地沟油”、“垃圾猪”
下一篇:对市场作用的重新定位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的需要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