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抗疫政策该不该纳入征信?你了解Ta吗?
原标题:违反抗疫政策该不该纳入征信?表示支持的八成人,真的都了解Ta吗?
近日,违反抗疫政策是否该纳入征信引起热议。例如上海就明文规定,将故意隐瞒病史等行为列入征信记录黑名单。
对于这一做法,融360维度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7.0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仅有5.6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
但是,支持将违反抗疫政策列入征信黑名单的那八成人,真的都了解征信吗?
漠视!超两成人从不查征信
作为个人信用情况的“经济身份证”,个人征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根据央行对2020年二季度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原因分类统计,42.6%的查询用于贷前审批,52.6%用于贷后管理,4.8%用于担保资格审查等其他目的。
而事实上,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信贷领域。
融360维度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者曾在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情况下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超两成受访者曾在出境签证、工作入职情况下查询过征信;还有5.68%的受访者表示,在相亲或结婚情况下,查询过对方的个人征信情况。
有网友爆料,自己的朋友在结婚前突然分手,起因就在于女方核查男方征信后发现,对方欠了许多信用卡债务和小额贷款,还有众多逾期记录。
不过,虽然使用场景相当广泛,生活中却仍有许多人未曾主动查询或使用过征信报告。在融360维度的调查中,就有超过2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查询过个人信用记录。
北京的新媒体从业者叶知告诉中国财富:“我就是那支持将违反抗疫政策纳入征信的八成人之一,但长这么大确实还真没查过自己的征信,感觉用不上。”
结合前段时间广受舆论关注的“四川女子被贷款1200万”一事,这些从不查征信却盲目判断征信纳入的人或许该被提个醒:定期查询和维护个人征信记录很有必要。
烦恼!超三成人遭遇征信违规查询
有人没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有人却在不知情或被诱导的情况下被动查询了个人信用报告。在融360维度的调查中,超三成受访者都表示有过此类经历。
“我之前点外卖投诉店家,投诉平台上把同意查询个人征信的授权书跟优惠券绑在一起,我也没细看,还以为自己是在领取优惠券,后来同学提醒,它下面有一行小字说同意授权什么的,我才知道用户征信差点‘被查询’。”来自山东的大四学生王志说。
王志的经历不可不谓幸运。要知道,在一段时间内,征信记录被查询次数过多,存在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俗称“征信花掉了”,会对申请银行信贷等行为产生影响。而且,若是遭到正规机构查询征信也还好,倘若一不小心授权第三方机构查询,用户的个人隐私将与“裸奔”无异。
在广州打工的赵晓就是在一次征询查询后遭遇隐私泄露的。据他讲,自己因之前在应用商店里随机下载了征信APP后被获取了位置、电话号码、读取短信和通讯记录等诸多隐私权限,现在经常接到推销贷款等骚扰电话,不胜其烦。
“我知道钱不能随便借,没想到征信记录也不能随便查,电话骚扰是小事,我现在很怕别人用我的信息去借贷款,那我就真的亏大了。”赵晓后悔莫及。
尴尬!仅一成人对个人征信非常了解
前段时间,“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夹杂着网友们“为什么花呗数据要接入央行征信”“花呗接入央行征信对用户有什么影响”“要不要关闭花呗”的千万条疑问在网络上形成声势浩大的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热议背后映射出的,是大众个人征信知识匮乏的尴尬现实,不少人并不了解个人征信的实际意义和效用。据融360维度调查发现,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会关注个人征信信息,但仅10.73%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
这种“不了解”,不仅反映在对“花呗数据纳入央行征信实际影响”等问题的茫然,还体现在用户对一些基本个人征信知识的不清楚。例如,近两成受访者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的出具机构(央行征信中心),一半受访者不清楚个人信用报告的免费查询次数(2次),仅有31.86%的受访者了解个人逾期记录展示时间(5年)。
苗淼就是其中一员。刚结束北漂的他选择在南京安家,一番折腾后选定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却在申请房贷时遇到麻烦。
“银行贷款人员告诉我,征信记录有问题,贷款无法顺利审批,我听了以后惊呆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没借过其他贷款。”后来几经查询,苗淼才发现,自己曾在很久之前办过一张信用卡,虽已停止使用,但多年年费都没有按时缴纳,这才影响了信用记录。
搞清楚原因后,苗淼急忙把这张卡的欠费还清,再次向银行发起贷款申请,却仍不成功。“我后来才知道,原来征信记录是要保留五年的,真是太无知了。”
下一篇:全球性货币宽松接近尾声?
更多"违反抗疫政策该不该纳入征信?你了解Ta吗?"...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渤海轮渡(603167)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业务为客滚运输业务,自成立以来一直经营渤海湾地区各主要航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