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是:“这个需要中央从更高层面来推动”,即便是在那些已经被赋予“先行先试”权的各类示范区、试验区,“希望中央来推动”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回答。 在一些重大问题的体制改革中,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在每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又该如何摆正关系?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回答或许能引发一些思考。 民进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采访中与记者聊起他在地方调研的经历。当他谈到曾多次被地方官员要求多向中央申请政策时,显得格外“着急”。这位委员认为,在现阶段,地方应该拿出用好“先行先试权”的智慧和勇气,列出一张“试验清单”,哪些是条件已经成熟,可以马上开始进行地方探路?哪些是还需要给予一些指导,需要创造条件,先行先试的?自己的“家底”不清不楚,即便要来支持政策,“落地”也同样会有难度,同时,也违背了“示范”或“试验”的初衷。 还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谈到自己搞科技创新的经历时提出,一些已经不符合发展阶段的制度设计,连制定政策的部门都“私下”向他们表示“不合理”,但是三五年过去了,政策没有任何改变,能做到的只是“默许”一些“擦边球”的存在。当记者问及“既然如此,为何一直不改,涉及部门利益吗”?这位代表无奈地说,“没有什么利益矛盾,只是需要一个部门来牵头,没有牵头人,自然久拖不改”。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总有一些语境和热词,格外受关注。例如,去年的“改革”与今年的“新常态”。 要说新常态的特征,恐怕参加两会的每个代表委员都能说出一连串:增速放缓、动力转换、资源约束趋紧、创新驱动日益重要、个性化消费越来越明显……而一位来自西部省份的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为中国经济导报填写“新常态问卷调查”时,却数次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反问记者:“你说我工作中遇到的这些困难,算是新常态的特征吗?” 代表有此疑问,是因为她认为,在这些特征下,如果把地方发展的任何困难都装在新常态这个“筐子”里,也并不妥当。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直面难题、解决困难的动力。 而这一“反问”,也让记者想起了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位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在小组讨论上发言时,也是如此反问:“我们工作中一些转变不动的机制,真的是因为改到‘深处’,而改不动了吗?” 相同的逻辑,不同的语境,这两次“反问”让记者记忆深刻。 两会期间,“韧性”与“任性”被媒体热议。而上述代表委员们的疑惑与建议,都充分说明,发挥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作为。新常态不是经济下行压力面前的一个“借口”,各个环节都主动作为,才是直面困难最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结构性变化的思考
下一篇:直面改变 新电改影响的三类人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