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业转型升级艰难提速(2)
压价抢单增量产能难以淘汰
虽然如此,今年7月下旬,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依然公布了中国船舶市场2014年市场运行分析,其中提到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206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9.5%,比2013年年底增加16.1%。这组数据,是根据今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87家船舶企业所获得的数据。这也是2010年以来船舶工业连续4年保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世界第一。
事实上,在今年前4个月中,不少国内大型造船企业都获得了新船订单,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就与希腊Euroseas公司签署了2艘卡尔萨姆型散货船建造合同,相关2艘新造船分别在2015年第四季度及2016年第四季度交付。然而合同总值却不到6000万美元。
而这并非个例。今年5月19日,海航集团旗下的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金海重工)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CGM)在上海成功签署3艘2500TEU冰区加强型集装箱船订单,总金额约1亿美元;江苏中海工业也接获CMACGM的6艘94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总金额约5.2亿美元;5月18日,熔盛重工与一家欧洲船东签订6.4万载重吨散货船的建造合同,订单总金额约10亿美元;同在5月份,浙江扬帆船厂获得了美国基金敦贝格集团订购的4艘散货船订单,以及4艘备选订单,订单总金额约为2.24亿美元,预计在2015年和2016年交付……这些订单金额仅是记者截取的今年5月份大型船厂承接的巨额新船订单。
对此,包张静坦言,虽然订单有所增加,但价格并不太好。首先,支付条件没有根本性好转,全球航运业仍旧低迷,产业链处于断裂状态,订单诸多都是2015~2016年才会交付市场,这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期,这意味着严重产能过剩阶段,未来两三年都不能获得明显缓解。
钱新南也表示,订单的增加是表象的,全球各种造船新规频繁出台,再加上提高船舶建造的硬性要求发布,中国很多老船只能进行拆卸与报废,这之中的一些订单的增加,内部也要消化抵消一些。
“再加上如今全球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船舶实体企业并没有摆脱亏损困境,造船产能过剩矛盾依旧存在,新船价格事实上一直都在低位徘徊,整个行业清醒的认识必须要有。”钱新南接着表示道。
一位大型船舶厂负责人也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透露称,这主要是国际船东相中了国内船厂的低价,所以借此出手下订单,希望能获得更低价的船舶。对此,包张静解释称:“不理性的接单,某些小船厂为接到订单,不惜微利甚至亏本接单,这对市场,乃至新兴市场带来一定打击。”
据记者了解,国内规模船企大约800家左右,是韩国的40倍。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毛飞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韩国船舶订单虽接单数量只有我国的1/3,但所获利润两者却相差无几。
为此,记者查阅了英国航运经纪公司克拉克松公布的数据时发现,从今年初开始,全球新船交付运力总计将达到2.99亿载重吨,而现在全球船队运力约为17亿载重吨,增幅为17.6%。与此同时,2014年全球海运贸易量预计将增长4%,假如未来两年贸易量增长依旧保持在这一水平,那么大量新船的交付将导致航运市场在2016年后,再次面临运力过剩问题。
事实上,这种运力过剩,往往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共同起着作用。包张静就提醒道,运费上升也无法跟上新船订单增长速度,目前绝大多数国际船东开始观望,等候造船价格下降,在此背景下,他们对下一步是否继续下单造船保持着谨慎态度。
尽管如此,国内中小造船业激烈竞争却没有停止。上述大型船舶厂负责人对记者称,中小造船业主依旧渴望获得订单,于是新一轮的相互“压价”开始了,中小造船厂为了接到订单而扩大规模,等船厂规模加大后,这些船东们又会寻求其他更为便宜的船厂去下单,这些中小造船相继扩大规模,恶性循环后,形成产能过剩就并不稀奇了。
更多"船舶业转型升级艰难提速(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