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这个词距离锂电行业依然太远太远
前两天写锂电相关的文章,收到最多对于板块的质疑就是天花板。行业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了,还有什么增长?龙头公司万亿市值了,还能有多大空间?
说实话,这些质疑属于典型的拍脑袋质疑,就是根本不研究,甚至懒得去看一眼数据,因为板块跌了,就拍脑袋说不好...
我很欢迎质疑,但一定附上逻辑和数据,如果只是用今天涨没涨,这周跌没跌,最近交易结构怎么样,市场涨的是什么这种鬼话来质疑,那我们的讨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很简单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约为688.7万辆,市场渗透率为28%左右,这其中还有149.6万辆属于混动,混动带电量更低。
目前欧洲的燃油车禁售是2035年,部分国家更激进比如英国2030年,大众承诺最迟从2033年开始在欧洲完全停产燃油车,宝马和奔驰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这意味着到2030年左右,燃油车的销量将越来越接近于0,没有车厂生产,也有政策端的禁售计划。
我们假设2030年新能车销量占比80%,那么国内在这7年内车的销量还有三倍的空间,对应国内电动车未来6-7年年化复合增长是14%。
以上是锂电池渗透率最高的领域---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这仅仅是锂电池应用的一个细分领域而已。
我们再来看欧洲的电动车市场。
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258.9万辆,同比增长14%,渗透率达22.9%,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57.5万辆,同比增长29.3%,纯电的渗透率仅13.8%。
欧洲在2035年的燃油车禁售计划是混动车都不准卖了,头部车厂2030年起就不生产燃油车了,我们依然假设欧洲市场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为80%。
8年增长8倍,对应的年化复合增长是37%。从天花板来看,欧洲一年卖1500万台车,国内一年卖2000万台左右,是两个数量级非常相似的市场。
这里还需要考虑的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市占率还有明显的提升空间,过去在欧洲市场韩国企业市占率更大,但从目前来看,无论对比产品的质量,性能,性价比,国内企业都已经领先了韩国企业一个身位。这意味着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未来的增速是高于37%这个数据的...
从数据也可以明显看出,国内电池大厂的出口数据,是远远优于海外整体的行业增速的,这也证明国内大厂海外的渗透率再快速提升,比如头部大厂2022年海外收入770亿,2021年只有280亿,增速是远快于海外锂电需求增速的。
如果谈2030年有点远,我们可以谈下2025年,2025年欧洲开始执行81g/km单车排放政策。假设欧盟25年汽车销量1500万,测算电车销量需要达到450万才能满足碳排放要求。这意味着欧洲电动车销量在2025年对比2022年至少需要翻倍的增长,才能满足2025年的碳排放要求。
上面也只是欧洲电动车这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增速和天花板,还有储能没有讨论。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力系统中的储能系统将超过1TW,其中大部分将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2022年全球储能装机就50GW,这意味着未来8年,还有一个和中国电动车装机水平相似的市场将会崛起。
我们可以算一个总账。
我们假设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为750GW,欧洲为700GW,储能为1TW,也就是1000GW,那么光这三个细分市场的锂电装机需求为2450GW,2022年全球储能+动力的需求约为550GW,这意味着8年时间行业需求还有接近5倍的增长空间。
以上还有大量我们没有讨论的需求,比如我们没有讨论除中国欧洲以外的电动车市场,比如美国,东南亚,南美,中东电动车市场,还没有讨论锂电在船舶,小型飞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
我举个例子,目前我国内河流域船舶保有量在13万到14万艘,仅长江和京杭运河的内河船舶总数就超过6万艘,一艘几百公里续航的电动船舶的电池容量可达3000kWh,假设2030年内河船舶中的20%电动化,也会带来100GW电池需求增量。(部分船舶因为航行距离长很难电动化,但部分用于短途运输,游览的船舶电动化后运营成本大幅下降)。
根据马斯克的预测,未来全球最终将需要240TWh电池容量空间...当然他的说法是涵盖了一些乐观预期的和他本人的夸大其词的,乐观预期包括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
但不管怎么样,天花板这个词距离今天的锂电行业依然太远太远了...这依然是一个短期(2-3年)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中期(3-10)年有望保持中速增长的行业,也是A股少有的依然具备较高成长性和天花板的行业。
因为国内的需求增速短期有些下滑,就觉得天花板到了...实在太扯淡了。
事实上,我觉得这些人也不知道什么需求短期增速下滑,他们应该只是看到股价跌了,就觉得天花板到了。
下一篇:光伏玻璃盈利见底将迎反转?
更多"天花板这个词距离锂电行业依然太远太远"...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