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建设进入快车道
自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后,8月10日政府又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地下管廊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提出了强制入廊、有偿使用、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等关键性的政策,凸显出国家意志和决心。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每年投资可达万亿元级别,这将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给管网材料、安全监测和地下工程等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机遇。相关上市公司如设计股份、苏交科、隧道股份、宏润建设、粤水电也因此闻风起舞。
万亿地下管廊建设待发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早在2014年6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2015年底前,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随后,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今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
“在宏观经济企稳的需求下,基础建设发展尤为重要,地下管廊正在成为稳增长的新着力点,政策扶持明显加快,这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相关研究人士对于管廊建设明显看好,认为这一次行动比以往有明显不同,如在8月10日国务院会议上,政府就明确提出各城要编制管廊专项规划,这意味着未来可能在全国各城铺开。与此同时,本次会议还强调了落实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各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管廊安全运行将得到保障。
相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共有69个城市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结合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的披露数据(目前包头、沈阳、哈尔滨等10个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总投资351亿元),两者合计在1200亿元左右。如果未来政策落实、成本分担、资金落地等问题能够妥善解决,按照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个省份平均投资规模500亿元估算(考虑地区差异),未来5年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元左右。
两主线介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相关研究人员测算,按目前城镇化速度,未来三到五年预计每年可产生万亿元级别的投资。而根据地下管廊建设进程,将会有两条主线受益最为明显:一是管廊的挖掘和建设,对应到投资机会上,包括建筑工程和机械设备(例如盾构机)两类公司;二是地下综合管廊中各类管道、线缆的铺设,对应到投资机会上,包括了管材管件生产商以及智能监控系统的完善,如管道、烟气监测等智能设备相关的企业等。
“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建设难度大、投资体量大等特点,需要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投融资能力的企业参与建设,将给建筑类上市公司带来直接的业务增量。”在投资上,申万宏源认为,按管廊建设受益顺序看,首先受益的是具备较强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能力的企业,如苏交科,其设计处在项目的最前端,壁垒较高,有望突破地域限制收获大单;其次是具备较强地下工程施工能力和投融资能力的企业,如隧道股份、宏润建设和粤水电等,此外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也具有较强的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国中铁旗下还有专门生产盾构设备的子公司。
当然,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大面积展开后,首先就是对盾构机的需求。据海通证券计算,数年前中国需要盾构机80~100台/年,若按目前已开工的1000km地下管廊推进加速,以及十个试点城市共计300公里对盾构机的需要量推算,保守估计我国3年内需要216台盾构机的新增需求,而这还不考虑后续若干政策推进所带来的万亿元投资估计,仅限于短期计划若成功实施就会对我国盾构机市场造成翻倍的影响。以天业通联为例,其盾构机2014年收入3.55亿元,占总收入的56.23%,该公司对盾构机业务拥有足够的弹性。
持续关注手握大订单公司
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对于建设模式采用也是很多企业关注的要点之一。在《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这也给出了较为系统的解决办法:建设方面将推广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化合同管理,确保项目合理稳定回报。
“地下综合管廊在中国还属于比较新兴的事物,如何收费和管理还要看具体执行力度。而建筑类尤其是央企和地方龙头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研究人士认为,目前情况下,老城区改造难度较大,新城区资金落实有难度,所以在未来地下施工中,技术突出以及投融资能力出众的企业将会更容易获得大订单。在以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可以看到拥有资金和建设实力的央企公司在项目竞争中优势最为明显,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车等往往会采用“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回报”模式介入到基建项目中,通过自身实力纾解地方基建项目的融资难题。
资料显示,中国铁建于8月5日发布公告称,其中标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投融资”项目,中标价约171.99亿元,约占该司2014年营业收入的2.91%。而在这个项目上,中国铁建就采用了“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回报”模式,其不但参与该地铁项目的勘探、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全过程,还将自筹资金投资该条地铁项目。中国中冶也参与了宝钢、常德大道等多个地下管廊项目的建设,其跟踪了20余个城市的地下管廊项目,并中标了白银和包头项目。隧道股份旗下城建院是地下管廊国家标准参编单位之一,地下施工能力强;该公司2014年新签订单450.6亿元,创历史新高,未来其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苏交科在今年上半年也加强了科研投入,推进PPP项目建设和加大对外投资。作为民营设计企业龙头,目前公司已与贵州道投融资联合成立PPP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并发起设立及管理贵州PPP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贵州省内PPP项目合作;另外,因规划设计是地下综合管廊的最前端,子公司厦门市政院有较强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能力和经验,未来有望在该领域获取较多订单。■
上一篇:京津冀大气治理再上一程
下一篇:现代物流板块迎来强风口
更多"“地下管廊”建设进入快车道"...的相关新闻
>> 现代物流板块迎来强风口 | >> “地下管廊”建设进入快车道 |
>> 京津冀大气治理再上一程 | >> 人民币长期贬值利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
>> 酒类电商突围 酒仙网冲击新三板 | >> 3D打印技术勃发产业新潮 |
>> 微网顶层设计落地,推动能源生产消费 | >> 布局军工资产证券化金矿 |
>> 新产业热点牵引汽配产业投资机会 | >> 互联网金融迎来大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