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元债券违约潮下金融机构众生相
打赢了官司可能也拿不到钱——这个难题,让一些资管公司代理律师很无奈。同一发行人发行的其他数只债券均发生了违约问题,已经有好几拨诉讼在前,最终自家代理的公司能否追回本金,以及能通过资产保全挽回多少损失,都是未知数。但很明显,什么都不做更没希望。“没办法,官司还是要打,同时尽量去做资产保全。”有代理律师说。
诉诸司法是处置债券违约的热门途径。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从事金融案件诉讼的李力(化名),一个上午接待两拨客户后已至中午,他还没有吃中饭的打算。“趁着中午,还要开个会。”他说,今年来咨询和诉讼的客户比往年同期多了一倍还多,快忙疯了,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10点以后。来咨询的机构投资者中,来自银行、证券、基金等都有,他们有的是想提前做准备,有的则是已经着手诉讼。
逐渐增加的债券违约事件,确实让投资者无法乐观。证券时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8日的违约债券达28只,涉及债券余额289.27亿元,对应15家发行主体。这些违约债券评级,并非都在AA级以下。从发行主体看,有7只违约债券发行时的发行主体评级在AA+以上;从债券本身评级看,发行时债券评级在AA+以上的违约债券有3只,AAA级债券身影也出现其中。
此外,今年以来有62家企业遭遇共计108次主体评级下调,仅6月以来就共发生46次主体评级下调,涉及39家主体。而在6月以来的评级下调中,有10家企业被调整至A级以下。有些债券出现连环爆雷。发行人旗下如果出现一两只债券爆雷,投资人对其他债券的信心也会产生动摇。
感受到诉讼压力增加的不仅是律师。近日关于债券纠纷案件的一次庭审中,由于同时涉及四件诉讼案件,证据信息量大,当天仅完成了双方证据交换。
和网贷(P2P)多为个人投资人不同,债券、资管计划产品的投资者类型更多元,既有个人,也有机构。除了违约方,一些代销平台也无法置身事外。和以前相比,不少投资者不再抱有“刚兑”心态,这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追求后续补偿问题。
尤其是有的连续投资过同一发行人的多只债券,在一只债券违约后,另一只债券如果再出现利息违约,一些投资人根本没有耐心等到本金兑付的那一天,而是会提前采取措施。
不过,追偿的路并不平坦。有的会成功,有的则遥遥无期。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6月28日发布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显示,一家银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约3亿元本金及利息和违约金。执行中,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无银行存款、无房产登记信息、无车辆登记、账户余额均为零元等情况。这意味着赢了官司但拿不到赔偿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
信用收缩致违约闭环
投资者预期需要引导
今年债券市场看似出现较大规模违约,不过央行副行长潘功胜7月初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整体较低。截至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为0.39%,低于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也低于近年来国际市场水平1.2%~2.08%。
他还表示,债券违约是市场经济下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应和正常现象,个体债券违约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预期。有适当违约,对于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是一种制约,信用差别也会表现在债券发行的价格上。这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
事实上,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梳理2014年来的历年债券违约情况发现,债券违约的现象在2016年较为突出,当年新增违约主体数量以及新增违约债券规模均较多,2017年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大幅减少,2018年新增亦不多。
此前的5月份,该团队研报称,今年债券市场所谓的“违约潮”,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的不同。2016年的违约潮,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的客观背景以及个别发行人(如东北特钢)的主观偿债意识淡薄所致。而今年的违约,更多地是由于“金融强监管”以及“政府债务强监管”所引发的广义信用收缩,并且在发行人的不合理应对下,以及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的推动下,形成了“信用收缩-违约”的闭环。
这份研报认为,在恐慌的环境下,投资者通常会过度反应,对未来的信用市场形成过于悲观的预期。此时,可以对投资者的预期进行引导,以使其回归至合理水平。事实上,在历次的信用风波中,政府都会以“答记者问”等形式稳定市场的预期。要解锁上述“信用收缩-违约”闭环,可以在监管者的节点上,加强监管协调;在发行人的节点上,进行发行人教育;在债项的节点上,引入显性的和隐性的增信。
下一篇:股债性价比生变 转债博弈价值渐增
更多"300亿元债券违约潮下金融机构众生相"...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宇环数控(002903)
投资亮点 1、2018年4月19日公告,以2017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股本100,000,000股为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