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如何破局?延迟退休迫在眉睫,现行退休年龄已70年未
百度财经独家出品的“展望2022:大拐点时代 变局与机遇”系列直播迎来第三场,本场直播的主题是“未富先老:中国会步入低欲望社会吗?低生育率和高养老成本如何破局?”
参加此次直播解读的嘉宾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老龄社会30人成员原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CAFF50青年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施文凯。
“未富先老”!养老金收支矛盾尖锐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持续攀升,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3.5%,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43年以来最低。在施文凯看来,“未富先老”状况下养老金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巨大。
王忠民认为,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对需求和民生保障带来强大冲击。人口年龄结构偏老,社会总需求会大大减少,需求结构也会变化。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增加,将带来涨价压力。面对老人与年轻人之间巨大的代际差,需要更多金融、服务及社会供给去适应。
房连泉列举了一串数字,让“养老金收支矛盾”更为具象。以2019年来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期收支大体平衡,结余4000亿。如果刨除5600亿财政补助则亏了2200亿。
按省份来看,12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则2/3省份收不抵支。“这个情况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会越来越加重。”房连泉强调,疫情影响下社保出台减免、延缓政策,基金形势会更加紧张。
低生育率和高养老成本如何破局?
退休年龄已经70年未调整,延迟退休迫在眉睫
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深度老龄化变局?如何在低生育率和高养老成本之间破局?施文凯将这一问题抛出。房连泉认为,人口结构是根本,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扩大社保覆盖面、延迟退休、增加社保缴费年限和调整养老金增长速度来缓解收支压力。
中国人口中位数已经由1960年的21.3岁,上升到2020年的38.4岁,这对经济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会调整退休年龄吗?原新指出,如果继续执行目前的退休年龄政策,社保基金早晚要穿底。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根源可以追溯到50年代,已经70年没有调整,而当时预期寿命在43岁左右。
原新则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男女同龄退休国家,基本上都在循序渐进提高退休年龄;男女差龄退休国家,相对较快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目标设定为男女同龄退休;法定退休年龄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等特征,通过减少提前退休养老金收益,增加延后退休养老金收益来调节退休年龄。
房连泉表示,我国延迟退休一定要有制度安排,让老百姓(47.79 -3.20%,诊股)有自主选择的弹性空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和家庭财务状况,选择在一个区间退休。此外,还需要在应税收入方面做更多制度匹配。
据原新测算,如果男女退休年龄循序渐进统一延迟到65岁,到2050年我国将释放1.5亿左右劳动人口。我国现有劳动人口(16岁到54岁的女性,16岁到59岁的男性合计)数量为8.7亿人,到2050年会减少到6.6亿人左右,也就是净减少2.1亿人。这样,延迟退休将补回来一大半。
对人口结构不宜过度悲观 第三个婴儿潮到2041年才开始老化
有学者建议用GDP的2%到10%来鼓励生育,原新对此表示,孩子不是用钱“买”来的,但是没有钱绝对不行。中国人原来有一句话,说多生一个孩子就多添一双筷子,过去的筷子是用竹子做的,现在的筷子是用黄金做的。社会竞争激烈,生育会将生活带入另外一个轨道。比如孩子谁来带的问题和产假后回归工作岗位的问题。
原新认为,从人口的结构来看,未来三四十年不宜过度悲观。我们经历过三个婴儿潮,第一个发生在1949年到1958年,第二个在1962年到1975年,第三个在1981年到1997年,年出生人口多在2000万人以上。第一个婴儿潮现在已经全部变成老人,第二个婴儿潮从明年开始加速老龄化,第三个婴儿潮到2041年才开始老化。
此外,我国素质型人口也在提升,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4%,稳步进入了普通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累计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到了2.2亿,占了总人口的15.5%。
另外,我们还有配置型人口机会。我们原来一直认为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在2.5亿左右,七普数据惊喜发现这个数字是3.76亿,和2010年相比增长了将近70%,占全国人口的26.6%。稳定的、固定居所的乡村中国,正在向流动迁徙的城镇中国变化。
养老会否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50后、60后是最重要客群
在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哪里?房连泉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要靠人力资本素质、城镇化红利及高科技。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已超15%。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而农村户籍人口占比却高达54%。
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会否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目前养老产业还存在哪些缺口?有潜力的领域有哪些?
王忠民认为,完善的财务支持将有效带动银发需求,带动新医疗、新产业(44.42 -0.69%,诊股)、新生物方法发展。他认为,服务机器人(11.88 +1.71%,诊股)也会有比较好的前景。服务机器人在满足失能老人需要的同时,还能够解决家庭道德风险、财务风险。
目前养老产业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养老模式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房连泉表示,要做好政策衔接和分层,一方面保证低收入群体,发展普惠型的养老院,大部分人要靠市场化来养老。
在他看来,“居家养老”在医养结合方面还存在欠缺,目前更多提供的是 “上门服务,上门送餐”服务。在其看来,国外家庭医生、家庭床位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随着养老态度、理念转变,消费型养老对于旅游、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开发出真正适合于老年人需求的,愿意掏钱,愿意买服务的产品。
原新强调,养老市场除了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以外,取决于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和消费取向。打造老年人消费、老年人产业,要重点针对50年代、60年代出生这批人,因为这批人赶上了经济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王忠民则提出“云养老”的概念,将日常医疗、服务都上云。用云养老这个逻辑去提供各种服务,解决医疗和个性化需求等一切事项。对此,原新补充称,要让“互联网多跑路,让老年人少跑路”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关键是税优和投资安排
养老金第三支柱在养老体系中占比较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试点扩展至全国,亟待解决哪些问题?
王忠民提到,社会保障体制账户制度有两个重大改变,一个是把省级统筹提高到全国统筹,另一个就是强调第三支柱。第三支柱目前在三大支柱当中占比不到10%,未来会扩大到20%、30%、40%。
他认为应广泛开放养老第三支柱投资机会,选择专业、细分投资管理机构,并采取延税政策,从而产生复利效果。假如对投资采取延税逻辑,就可以投到久期长的债权、股权、实体经济当中,还会带来生产要素的回报。
原新也表示,延税制非常重要。企业年金提了很多年,但是第二支柱依然很弱,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几乎为零,原因就在于延税制的制度设计滞后。在他看来,延税制如果搞不出来,个人养老金积累是不可能的。
房连泉认为,发展第三支柱关键是税优和投资安排。没有参加第二支柱年金,同样可以把税优额度转到第三支柱来。加强养老理财教育,将个人养老规划与金融市场发展结合起来。
更多"“未富先老”如何破局?延迟退休迫在眉睫,现行退休年龄已70年未"...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