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编者按: 从1977年开始,价格改革已经走过37年的历程,贯穿了凭票购物的计划经济时代和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价改改变的不仅仅是定价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今年,种种政策迹象表明,价改再次迎来了"闯关年"。当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价改,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成了无论政府还是相关机构、企业思考的问题。价改能否继续改变人们的生活?为找出答案,本报B1版推出了价格改革专版,解析价改"闯关年"的方方面面。 价改“闯关年”又来了。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期国务院常委会的召开,价格改革再次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历史上的两次价格“闯关”都“折戟”于通货膨胀之后,本轮价改能否安全着陆?“目前,价格改革步伐稳健,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供需相对平衡,有些产业甚至出现产能过剩,从以上背景来看,此轮价格改革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价格监管研究室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历经37年的改革之后,目前我国已有9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归市场。剩下5%包括了竞争性环节中的药品、食盐等,和自然垄断领域的铁路、油气管道、电网输配价格,等等。就这些领域的价格改革,有关部门提出了“快步走”的方案,但截至目前尚未通过国务院的批复。价格改革中,有哪些问题还在“纠结”?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对本轮价改进行详细分析。 过去:两次价改“闯关”均“折戟”于通货膨胀 “事实上,在37年前,中国就已经迈出了价改的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价格监管研究室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梳理这37年的价改历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我国价改历史上的两次“闯关”,最后均因为随后而至的严重通货膨胀而戛然而止。 1988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公布5年理顺价格方案,前三年走大步,后两年微调,计划5年物价总计上升70%~90%,工资上升90%~100%。当时的背景是,大部分“计划内”商品国家定价,少部分“计划外”商品市场定价。而这个“闯关”政策一出台,迅速震动全国。从当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他小商品迅速跟进。出乎决策层预料的是,“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全面失控的趋势。由于公众的看涨恐慌心理,造成全国性的抢购风。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8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物价管理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决定》,核定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综合零售价,对计划外生产资料严格执行最高限价。当时的主题就是:冻结物价、收回已放开的价格管理权。 第二次价格“闯关”出现在1992年。由于前几年的价格整顿,1990年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停滞,出现较大困难,因此1992年,大量关键商品的定价权被放开。 但随后的1993年、1994年、1995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大幅上涨达两位数,即便在经济实现了“软着陆”的1996年底,消费价格仍是1991年底的192%多。这一次,政府没有进行“治理整顿”,而是对消费类工业品价格不干预,筹划建立对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价格管制制度,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制度。 根据历史的经验,一动价格,通货膨胀就接踵而至。那么,今年中国价格改革再迎“闯关年”,通货膨胀是否也会如约到来?“以前的做法是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等重要商品价格一口气都上调或者下放。而且在那个年代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并非很丰富,很多商品还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紧跟着价格放开是可想而知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价格监管研究室相关专家表示,现在则不同,下游的需求正在放缓,很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是放开价格的好时候。同时,从近几年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出,价格改革的步伐走得很稳健,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次上调天然气价格,都绕开了天然气使用的高峰期,并且分步到位,以保障居民用气为首位。
上一篇:“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应继续推进“双轨制”改革
下一篇:央行正回购四个月来首度暂停 全面降准可期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