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10月14日,央行进行20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4%。这也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不少市场人士将之解读为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降息救市呼声渐强。 细数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从定向降准、再贷款,到SLF(常备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再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短期利率的下行。定向宽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指向性窥斑见豹。 经济下行压力大,社会融资成本高,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进行有效调控?“微刺激要持续,对货币政策的微刺激政策要持续下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进行结构性调控,实行定向调控。 定向调控:两次降准,局部“降息” 今年上半年,央行两度定向降准。4月,央行下调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重点指向“三农”领域。6月,央行将符合审慎经营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纳入到降准的范围之内,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更多信贷资源。两次定向降准基本涵盖了除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以外的全部金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市场释放流动性约为2000亿元。 继定向降准之后,“定向降息”随之而来。8月27日,央行宣布对部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利率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市场将之解读为“定向降息”。 房地产领域,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出台“认贷不认房”新政,规定:首套房首付比例30%,贷款利率下限是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以及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商品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这已经算是定向降息了。”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定向宽松之余,调降正回购利率按部就班进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央行于7月、9月、10月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下调幅度分别为0.1、0.2和0.1个百分点。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此种方式相当于变相降息,显示了央行力图调节市场流动性,维持稳健中偏松的货币金融环境。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庆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数次“定向”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让资金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综合运用,意在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10月16日,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2014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比较大。“总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融资结构有所优化。初步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元,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和2010年同期平均水平多1.56万亿元。” 具体而言,前三季度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都有大幅提高,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68万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756亿元。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9.8%,同比高7.7个百分点。 盛松成指出,不仅信贷总量保持合理适度增长,前三季度信贷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得到明显加强。
上一篇:9月CPI继续走低 工业通缩压力增大
下一篇:央行缩减千亿美元外汇储备 减肥容易巩固难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