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周岁:三个关键词看三大新亮点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将迎来一周岁生日。位于华东之隅的自贸区,以不到全国三十万分之一的面积,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攻坚“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挂牌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扩大开放、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吸引了成千上万家企业落户,经济活力进一步提升。负面清单、金融改革、贸易便利化……一批关键词点亮周岁生日。
关键词一:负面清单。
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在挂牌之日推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制度。相比于条分缕析告诉企业“可以做什么”,不仅难以涵盖相关领域,而且缺少清晰边界。而“负面清单”制度正像画了一个“圈”,只要是“圈”外的行业、领域,企业就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基础上,探索将审批制改为以备案登记制为主、审批为辅的投资管理制度,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绝大部分新增的外商投资都是在“负面清单”以外按照备案制的方式来设立的。
自贸区成立一年来,在没有土地、税收等优惠的前提下,每月有190家左右的外资企业在自贸区注册,自贸区新入驻外资企业占新入驻企业总数的23%。
今年7月1日,2014版“负面清单”出炉。与外资准入管理原有审批1000多项、“瘦身”后190项的2013版“负面清单”相比,新版本调整为139项,又减少了51项。
无论是负面清单还是备案制为主,这些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尝试都体现出本届政府力推改革的决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际上是在进行政府权力“瘦身”,将空间让给市场,将权力还给公众,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关键词二:金融创新。
昔日十里洋场,今日金改先锋。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发展。经过近一年的运行,金融领域已先后出台51条政策措施,其中推动利率市场化体系建设,建立分账核算体系,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构成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几大亮点。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利率市场化还剩存款利率上限最后一道关卡。从今年3月1日起,自贸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顺利平稳推进。按照利率市场化路线图,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是其中关键一步。自贸区先行先试,此后走出自贸试验区、推广复制到区外,意义格外重大。
今年5月,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建立,金融改革成效初显。自贸区账户体系的推出,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实质性探索,同时也为风险管控提供了手段和途径。
人民币跨境使用,也是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一出“重头戏”。人民币境外借款、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人民币跨境并购贷款等新型业务有序开展,自贸区内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首批试点也已落地。目前,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大部分措施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关键词三:贸易便利化。
近一年来,在上海自贸区出台实施了23项海关改革措施,涉及通关便利化、保税监管、企业改革、税收征管、功能拓展等领域,形成了一套覆盖通关各环节,便利、高效、安全的海关监管制度。
政策效果怎么样,市场反映最直接。今年前8个月,上海自贸区企业实现进出口货值500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8.6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市平均4.6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具备的明显优势。
虽然顶着四大制度创新的“光环”,明天的自贸区也仍有不少题目待解。比如,下一步在坚持开放创新的同时,把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自贸区“试验”的特殊性与全国其他地区普遍性的关系?其中的法律法规保障又该如何到位?
对此,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本周的表态很耐人寻味: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具有特殊的试点性质,“如果各地在没有获得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制定各自的负面清单,将会造成制度的碎片化,影响构建统一有序的投资环境,还可能导致涉外的法律风险。”
又如,将权力放给市场后,政府责任更大,管理要求更高,“监管到位,才有更多底气去放,放管结合,才能营造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目前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否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服务业扩大开放,金融领域已经成效显著,在航运、商贸、文化等领域的步伐是否可以迈得更快些……
站在一周岁时点上,上海自贸区已经有了良好开端,未来,如何积蓄正能量,继续当好改革领跑者,希望很大,担子也很重。
上一篇:深化改革:境外投资锦上添花
下一篇: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有望不再纠结
更多"上海自贸区周岁:三个关键词看三大新亮点"...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