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稳增长:转型升级知易行难 转型升级,知易行难。 早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学界就开始争论“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前者指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后者指依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达成的共识是:只有采取“内涵式增长”方能持久。苏联政府也为此制定了很多规划,发了很多文件。事实上,按照经济学家梁小民的说法,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将纸面上的东西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利用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之后艰难爬坡,赢得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则更难。 “转型”一词出现比较晚,而且是被“逼”出来的。资料显示,它最早出现在2001年辽宁阜新党代会的报告上,同年年底,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随着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转型”与“升级”合二为一,成为内涵相对清晰的词汇,写进了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若想转型升级,主体是产业;产业若想转型升级,主体是企业。 然而,不能寄全部希望于市场中的企业。若想企业转型升级,政府首先要转型升级。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如今服务型政府不再高高在上,然而政府的理念和举措,必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回首过往,企业的转型升级曾经被牢牢绑定在政府身上。 几百年前,一个人终身的职业大多在自己呱呱坠地时便决定了七八分。亚当·斯密说,在古埃及,每个人都受到宗教原则的束缚,承继其父亲的职业。若想改行,就是犯了亵渎神明的大不敬之罪。 在工业化来临之前的欧洲大陆,一个公会成员生产出的东西比他的同业更好,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背叛。16世纪的英格兰,拥有200台纺织机器的作坊生产效率刚刚崭露头角,同业工会便向国王提出抗议,国王随即判定该作坊不合法。 那时候,政府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态度从其规定中可见一斑——“若一名纺织工人有意依据其发明来织布,就必须得到城镇法官们的许可。至于他想采用的丝线数量与长度是否得当的问题,要由同业公会中4名最资深的业者与4名最资深的纺工来考虑,否则,该纺工不可以依其发明来设定织布机。” 难怪美国经济思想史学家海尔布隆纳认为:千百年来,世界早已安于传统和指令的支配。 过去,计划经济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它们只是政府单位。完成自上而下的生产目标是第一要务,无论是转型还是升级,失败的风险自己承担,获得的利润进行上缴。在政府对企业的父爱主义下,企业转型升级只能是空想。 如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的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显然将促使市场更大发力,进一步调动企业和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负面清单”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除了在清单中明确列出的禁止或限制的行业与经营方式外,其他行业不再审批。这表明政府开始不再对产业本身做出事无巨细的要求。
上一篇:多地酝酿放开房产限购政策 专家:难缓解楼市颓势
下一篇:汇改九年 人民币正接近“24小时全球交易”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