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技术的国产机器人恐陷无序竞争(2)
政府对机器人产业应有发展规划
因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而兴奋不已的当然不仅仅是机器人四巨头所代表的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同样是摩拳擦掌。据报道,仅今年以来,就有华昌达、新时达、秦川发展、锐奇股份和科大智能等5家公司收购机器人相关资产,以完善产业链。而近期从外围突破的则有GQY视讯,该公司投资组建新的机器人公司希望打入军用和医用机器人领域。
有人说,机器人正在成为手机游戏之后的并购热点。但机器人的复杂显然非手机游戏可比,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所说:“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行业前景的美好,但是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也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
面对美好的前景,企业为何会感到茫然呢?从业20多年的孔兵先生对机器人行业了如指掌,应记者的要求,他对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看法。“现在市面上国产的机器人,在外形上可以做到80%与库卡机器人相近,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孔兵话锋一转道,“但是最大的挑战是他们有没有自己核心的控制技术,这一点是整个机器人产业最核心的东西。这是其一。其二,许多跨国机器人制造公司的发展,都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然后在不断的工业集成开发开展起来后开始发展的,他们在机器人制造上有着几十年的积累。”因此,他认为国内机器人企业要做好机器人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二是要通过应用的积累来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对于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能否在机器人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孔兵表示自己作为同行不便评论,但他说:“我听说‘中国做机器人的厂家超过100家’,然而是否能够形成一个统一规划的产业,达到良性的竞争,是这个产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并不是每一个厂家都适合生产机器人。对整个中国机器人发展更关键的是自己的产业链,即通过做机器人,能不能带动一批产业链的发展,如上游产业到底有没有做成一定规模,或者是不是形成了配套产业。”
应该说,孔兵对国内机器人生产厂家过多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说,按照当时已经公布的各地规划的机器人产能目标,已经基本与2015年全球的总需求规模相当。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5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量为353家。2013年,前十大外资机器人品牌在中国销售数量总计2.6万台,出货量在1000台以上的有9家,而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出货量基本都在500台以下。
机器人的重点应用由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转移
据了解,与ABB、安川电机和发那科除了做机器人还有其他业务不同,库卡的业务只有机器人。孔兵引以为豪的是,在全球汽车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上,库卡位列第一。但他坦承库卡的重心近些年正在逐渐转移,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从汽车工业转到汽车以外的一般工业。“当然不是说我们不做应用于汽车工业的机器人了。”他强调说。
其实这种重心的转移是基于机器人应用市场变化的自然调整。孔兵表示,过去似乎只有汽车是大规模生产的,后来食品、饮料、电子制造等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大规模制造,而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后,企业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人生产除了传统的汽车工业机器人外,逐渐越来越多地往一般产业发展。“我们预计将来机器人在一般工业的应用规模不会小于汽车工业,甚至从未来发展来看,应该远远大于汽车工业。”孔兵说。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机器人生产的这一趋势变化并非只出现在库卡一家,其他机器人厂家也都在进行重心的转移,他比较看好的机器人应用行业包括3C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事实上,近年来机器人生产在汽车工业和一般工业两大应用领域的增长率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就库卡来说,肯定是一般工业机器人的增长要高些,因为汽车工业装备的投资现在相对平稳,而一般工业的装备投资增长趋势远远高于汽车工业。”孔兵说。
据统计,中国国内机器人企业中做系统集成的占比高达86%,显然,后期的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我国机器人生产的重点,而机器人应用重心的转移或许会给中国机器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孔兵表示,与汽车工业相比,一般工业的特点是分散,生产厂家很多,企业的产值可以从几千万元到几十亿元、几千亿元,整个产业的产值可能上万亿元。“如果围绕这样的产业去做一个机器人产业链,你说要有多少机器人制作集成商?”他反问道。
更多"缺乏核心技术的国产机器人恐陷无序竞争(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