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重启:立足本国,放眼全球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会议提出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核电重大项目的开工和重启,释放出我国重启核电建设的积极信号,为我国核电进一步“自主化”奠定基础,同时为核电“走出去”铺平道路。
从巴基斯坦到英国,从南非到阿根廷,中国几大核电巨头高举核电“中国造”的大旗跃跃欲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中国核电凭借安全运营经验和价格优势小有斩获。但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核电还需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堆型以及关键技术方面继续发力。如果能在未来5~10年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将不仅仅是“核电大国”,而且将成为掌握先进自主技术、具备产业优势的核电强国,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长久占据主动。
核电重启,安全第一
我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节能减排以及对能源需求的“双重压力”,使核电被摆在了中国未来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
然而,在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前车之鉴”下,我国的核电能源发展也不得不格外慎重:一边是核燃料泄漏带来的高风险,另一边则是核电在本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的重要角色。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在舍与得之间,核电的存或废,让发展核电成为“两难”选择。
截至2010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只有108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1.12%。而最新的规划则要求,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9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5%以上。届时,核电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4%左右,即15%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中有接近4%由核电完成。从1080万千瓦到8000万千瓦,从1.12%到5%以上,这意味着,我国要在近几年快速且大规模上马核电项目。
“福岛核事故是特大自然灾害引发的,但是福岛事故没有造成场外居民过量的辐射照射,并没有改变核电是安全的这一结论。全世界400多台核电机组已经安全运行了数十年,唯一影响场外居民健康的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相比之下,核电是最安全的工业活动之一。福岛核事故最大的教训是:日本核能界和政府有关方面没有切实汲取国际核能界的教训,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福岛事故不是知识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不是安全标准高低的问题,而是执行存在问题。”国家核电重大专项委员会委员、中广核集团原安全总监濮继龙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符合国家利益。
“我国的核安全标准及实践与国际是完全接轨的。福岛事故后,我国最早做出响应,组织了全国核安全大检查。检查后的改进行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应对超强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二是事故后果缓解能力的补充,如移动电源、后备水源等。”濮继龙表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这显示出中国政府发展核电的立场是一贯的、坚定的。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的危机使全球核电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核电在温室气体减排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核电安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把核电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国际核电市场依然广阔。这为我国核电技术出口,以及由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提供了难得机遇。而围绕着新兴经济体在核电版图中的崛起,各个核电强国之间的技术出口竞争正日趋激烈。
新形势下,蓄势待发的中国核电企业摩拳擦掌。然而,海外市场虽然诱人,企业也须冷静正视风险。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预测低情景下将在4.53亿~4.76亿千瓦,年均增长接近2%左右;高情景下将达到5.19亿~5.50亿千瓦,年均增长3%~5%。
核电装机高增长速度的背后,是核电行业快速发展的预期与核电技术强国激烈竞争的现实。
“传统核电国家,如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韩国等,将在保持本国核电发展的同时,把核能合作当成双边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与目标国签署民用核能利用协议,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开展新一轮核电发展的竞争。核电技术出口以及相关产业核心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也说明了一个国家是不是核电强国。未来的世界核电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目前全球共有6个国家具备完整的大型核电技术输出能力,分别为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及韩国。输出技术在全球在运机组的占有率上,俄罗斯、美国、法国位列前三。尤其是俄罗斯的三代技术,由于是在成熟的二代技术上进行持续创新改进形成的,兼具先进性、成熟性和经济性特点,竞争优势更明显。而韩国核电虽然起步晚,但也因2009年阿联酋核电项目中标而显现出实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电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力。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在建核电装机。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然,传统核电国家实力都很强,在技术输出方面很有经验。而且,包括比中国核电起步还晚的韩国,也将是中国核电出口的强劲对手。”
三代核电,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中国核电企业技术实力的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等相关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相应地,中国核电企业在核电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管理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核电的“中国造”已经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开拓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尽管我国有着核电成功出口的经验,但由于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核电“走出去”依然任重而道远。例如中国核电此前在发达国家市场少有斩获,而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的出口领域,我国还是空白。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堆型,是实现核电“走出去”所必须要跨越的门槛,而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核电“走出去”所必须的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要从国家层面建立核电自主创新的高层协调机制,“建议在国家能源委员会领导下,明确统筹责任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制订长远规划,协调部际关系。”
“我国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核电‘走出去’,核电实现出口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自主知识产权又成为能否实现出口的先决条件。”贺禹表示,我国核燃料和核电人才能够支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开发和建设,我国的核燃料供应能力覆盖了目前在运在建的所有堆型。“一句话,我国的资源条件,远远超过法国、日本和韩国核电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形成阶段时的水平。”
据了解,我国已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目前正在开展AP1000和EPR三代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并组织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CP1000、ACPR1000+和CAP1400的三代核电技术。在“走出去”方面,除了援建巴基斯坦30万千瓦核电机组外,目前符合世界潮流和水平的先进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品牌ACP1000、ACPR1000+和CAP1400还未实现“出海”,但正在一步步接近目标。
“建议国家制订相应政策,在加快推动AP1000技术国产化的同时,支持相关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对已引进的技术持续改进,加快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贺禹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核集团此前锁定了与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的合作,中广核集团也已参与土耳其核电项目竞标,而国家核电此前在南非和巴西进行过相关考察。
“现在看来,核电‘走出去’已经有实质性动作。当然,向前再走一步离不开国家战略层面的统筹规划,这是核电出口的现实经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上一篇:安全发展核电 必要而紧迫
更多"核电重启: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