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四年“考察期”之后,A股“入摩”尘埃落定。6月21日,MSCI(明晟指数)正式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这标志着自2013年以来A股连续冲击MSCI取得成功。而且,最终敲定纳入的A股股票是222只,远远超出此前169只的预期,这显然赋予了市场更为充足的信心。 A股在当下成功“入摩”,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方面,MSCI为何此前三年对A股拒之不理,却在当下市场人气较为低迷时抛出橄榄枝?另一方面,从短期和长期看,“入摩”对A股影响几何? MSCI之所以对A股拒之三载、一朝牵手,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A股的国际化实践备受认可。沪港股推出已有两年半,深港通运行也已有半年,A股市场在“互联互通”的实践层面已经较为成熟,而且监管层多次表示正在研究开通沪伦通的相关事宜。资本市场当前空前的国际化意愿和行动、市场开放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加入WTO、开启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历史性变革,考虑到当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战略,更应该肯定A股市场国际化与前者的协同效应;其次,MSCI作为投资者服务机构,其选择在当下将A股纳入,还有更为务实的理由。自2015年市场发生巨幅震荡后,A股鱼龙混杂的乱象已经大为好转,蓝筹股的探底企稳、中小创的普遍斩腰,给予了全球资产配置一个较为合理的窗口,至少比以前要合理得多。当然,无论是A股市场的“互联互通”、还是A股市场合理投资窗口期的出现,溯其根源,还要归功于A股市场“常态化监管”的归位。市场治理方面,过去一年来,A股在制度建设层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监管部门对市场违规违法祭出重拳,IPO距离注册制改革渐行渐近,不为“市场涨跌”为牵绊的监管逻辑已经形成。 事实上,不能坚守监管初心、轻易就被市场涨跌所牵绊,这不仅是MSCI过去三年将A股拒之门外的关键原因,也是A股近30年依然无法形成价值投资市的命门所在。明白了上述逻辑,就不难理解:探讨A股“入摩”对市场本身的影响,需要看到一点,即MSCI选择纳入A股,是对A股既往成绩的肯定,也包含着对未来改革深化的期许。因此,MSCI将A股纳入是重磅利好,但这是制度层面的利好,是构建中长期健康市场的利好,而不能视之为短期的指数利好,更不宜据此抱有短期炒作的思维。 短期利好可以忽略,原因在于,以目前5%的纳入因子看,A股分别配置到MSCI全球指数、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可谓是微乎其微,对应资金增量合计也仅为150亿美元左右,占A股市场总体量仅为千分之二左右,其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此外,虽然MSCI已经将A股纳入,但是,距离正式的配置时间点还有一年左右(分别是2018年5月和2018年8月),更何况,主动型基金在正式配置时,还存在较大的弹性,可以配置A股,也可以不配置,可以适当多配置,也可以适当少配置。 就A股治理而言,当下A股的常态化监管仍未定型,市场仍在去泡沫。尽管已经初步告别鱼龙混杂的时代,但相比成熟市场,A股在制度方面的欠缺仍比较明显,这种欠缺,在当下体现在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尤其是中小创整体的估值水平依然相对偏高。加之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偏紧,不仅国际投资者会比较谨慎,中小投资者对摸不着底的中小创股票,目前也还是谨慎为好。 综上所述,此次MSCI纳入A股的核心因素是A股已经释放出常态化监管的“制度红利”。以此为契机,我们不仅应该将“常态化监管”变得更为常态,而且应该加速IPO注册制、退市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让A股进一步远离“政策调控”、进一步市场化。坚持制度化改革,未来MSCI才有可能扩大纳入A股股票的数量,国内中小投资者也才可能进一步回归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上一篇:今日A股收盘播报:涨0.19% 报3191.51点(2017.6.27)
下一篇:三大改革时间表明确 央企混改方案三季度或密集亮相
投资亮点 1.2017年3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84.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8.32%;签约金额17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