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科技的A股自动驾驶注册首秀:闯关赛道寒冬
在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冬夜,A股或将迎来首个严格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企业。
近日,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的科创板注册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按招股信息,纵目科技拟募集资金20亿元,分别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在A股绝大部分拥有自动驾驶业务的公司中,自动驾驶业务若非整车厂下属事业部,就是主机厂商一级供应商(Tier 1)新开辟的子业务,再不然便是类似中科创达(300396.SH)等软件外包起家企业切入自动驾驶赛道的企业。
由于这些公司对其智能驾驶业务分项描述往往语焉不详,外界很难窥视自动驾驶行业经营之现状。
而纵目科技的科创板注册信息牌披露,令外界首次有机会对这个神秘行业的收入成本结构,商业模式甚至当下的困境,有更为定量的了解。
“孤勇者”
与近年被风口吹起的自动驾驶企业不同,纵目科技早在2013年便宣告成立,成立之初便聚焦在自动泊车这一低速场景,以图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成立当年,纵目科技便与当时主要聚焦前装导航Tier1的德赛西威(002920.SZ)签订了首个合作协议,并发布业内第一款导航车机和全景主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015年,公司联合航盛电子签署了ADAS辅助驾驶系统开发协议;而在2018年公司便得到了一汽集团低速泊车系统的项目定点,首次成为Tier1级别供应商。
回首自动驾驶行业潮起潮落,纵目科技或该会庆幸当时聚焦商业化的选择:航盛电子当时则是国内最大的车内音响供应商之一,拥有丰富的主机厂资源;而德赛西威后来更是跻身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自动驾驶硬件供应商,与高通、英伟达高算力座舱、自动驾驶芯片域控平台均有合作。而事实上,高通已经是纵目科技IPO前D轮融资的投资人之一。
早期的商业化探索,也令公司拥有了相当一部分的自动驾驶业务收入——即便其绝对数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相比仍略显“寒酸”。
招股书显示,2020、2021财年及2022年一季度,纵目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83.04万元、2.27亿元和9003.48万元,亏损分别为2.09亿,4.16亿元和1.55亿元;同期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9亿,-4.6亿和-1.6亿。
事实上,亏损是当下所有自动驾驶企业的共同点。
横向来看,同样聚焦ADAS和泊车业务的美股自动驾驶第一股,也是英特尔子公司的Mobileye(MBLY.NQ)在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为9.67亿美元、13.86亿美元,亏损为1.96亿美元和0.73亿美元。当然,Mobileye已是财报“最美好”的美股自动驾驶企业。
诸如L4级自动驾驶公司Aurora等,今年上半年动辄亏损10亿美元以上,收入则不足1亿,同类公司在美股亦比比皆是。
在如此行业环境中,纵目科技选择登录资本市场,颇有点“孤勇者”的意味。
“公司成为国内首个申报科创板上市的智能驾驶公司,首先由于公司符合科创板定位,属于科创板行业领域要求和科创板属性要求,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第二套上市标准。此外,公司也基于技术、产品、业务及客户拓展情况才选择上市。”纵目科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附加值有待挖掘
“为车企提供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样颇难理解的商业模式,在纵目科技披露招股书后也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的业务描述,公司主要提供三套全栈解决方案,包括全景监控,自动泊车辅助和自主泊车三套方案。
记者发现,三套方案事实上依次按照方案智能化程度配套更多的传感设备,设备构成则从纯视觉摄像头,超神波传感器到毫米波雷达等。
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由于视觉雷达及超声波雷达的价值含量和门槛较低,纵目科技的高附加值主要由控制单元及研发收入组成。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控制单元近年收入占比在63%到54%不等,传感器则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从25%到41%不等;通常被认为附加值较高的研究开发服务仅在2020年占比达到26.14%,其余财报期均占比较低。
控制单元是全栈自动驾驶方案的价值集中所在,其根据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级别高低,往往会集成多种单片控制芯片或高算力集成SoC,智能化程度和研发门槛较高,价值含量占比也较高。但同时,公司自动驾驶企业的大部分芯片仍以外采为主,成本负担也并不小。
根据公司披露,在上述报告期中,公司芯片采购额占物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50.86%、61.06%、69.53%和 60.66%,控制单元,传感器附加值几乎为芯片成本所占。而由此导致公司整体毛利水准也较低,报告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75%、16.43%、13.21%和10.38%。
仅从成本结构观之,纵目科技尚未能让投资者感知到自动驾驶企业与传统Tier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差异。
2021年下半年至今,汽车芯片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缓解,而由于需满足定点车销售下线需求,导致零部件厂商的芯片边际需求价格极高,贸易商芯片价格普遍百倍于原厂价格,少量采购现货芯片便会极大程度影响公司业绩。
“受芯片供应链紧张,芯片价格急剧上升,公司为保证产品供应采购部分芯片现货,导致了芯片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据较高比例。未来,随着芯片短缺情况逐步缓解和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地位的提升,获取的订单量增多,公司芯片采购价格也随采购规模扩张相应降低,有助于公司降低芯片成本。”纵目科技方面告诉记者。
报表显示,纵目科技2019年至2021年芯片采购均价从9.28元升至16.95元,但至2022年一季度已经回落至11.23元,低于2020财年水准。
未来的公司价值提升,可能成为芯片价格与车型定点数量的拉锯战。
穿越冬季
就在纵目科技递表申请上市之时,美股曾经的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TSP.NQ)却出现可能的退市危机。
后者因董事会动乱,审计辞职,报表跳票与合作终止陷入动乱之秋。
图森之外,Argo AI、Motional等行业知名企业也陷入破产裁员传闻,多家美股SPAC上市自动驾驶企业连连暴跌,一大部分面临着市值退市之忧。
另外,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由于全球L4级别自动驾驶企业近年频繁通过自持营运车辆的方式实现商业化落地,然而自营导致的重资产与高后勤投入拖累公司现金流,其部分导致投资人撤资的情况出现。
此外,国内从事货运和客运服务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事实上因政策限制大多无法实现收费,因此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均试图探索ADAS和低速自动驾驶场景,其被业内成为“降维打击”。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中,即便商业化探索较同行更为领先,纵目科技的上市发行前景颇受投资者关注。
“目前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公司不景气主要针对的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公司,主要原因是L4级别自动驾驶在目前的技术背景和法律环境下,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没有大量的商业订单支撑,很难在投资热潮褪去后保证生存。”纵目科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公司前景,纵目科技则在采访中指出,公司目前已经拓展了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华人运通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等新客户,截止报告期内,已定点车型超过10个。未来,一方面基于公司已有量产车型的持续订单以及充足的定点项目储备,另一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国内其他主流自主品牌客户,并延伸至国际品牌,预计公司未来收入规模将保持较高增速,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外部是行业系统性的风险,内部是积极的商业化探索,纵目科技是否能穿越自动驾驶的冬天?
公司方面告诉记者,将通过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积极开拓市场,增加整车厂商的定点量产订单,此外公司也将不断加强供应链及生产管理,不断提升毛利水平和质量。我们相信在不久公司将实现盈亏平衡并最终实现盈利。
更多"纵目科技的A股自动驾驶注册首秀:闯关赛道寒冬"...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