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为何不能跻身国际城市“第一集团”(2)
新加坡vs香港
同样是国土面积非常小的城市国家,同样是享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为何新加坡能够跻身“第一集团”,而香港就只能位列“第二集团”?
本报告副主编、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宁分析,香港的指标情况与新加坡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升级进程处于中上水准的国际性都市。香港有12个指标超过平均值,显示出城市升级的步伐稳健。从结构来看,其经济领域的3个指标均接近最大值,从而带动城市的整体排位居于前列。这体现出香港以经济能级提升带动城市整体升级的重要特点。香港低于平均值的短板体现在5个指标,均属于环境及文化领域,这也表明其发展受制于空间约束。
新加坡的指标情况较为均衡,除4个指标项外,其余14个指标均超过平均值,且基本靠近最大值。这表明新加坡的转型升级已达到较高水平,且各领域的发展较为均衡。新加坡在交通和基础设施指数方面达到了最大值,这一方面缘于长期的建设和精心管理,另一方面也与其区域面积相对较小的特质相关。新加坡低于平均值的短板集中在智力资本和创新,创作环境,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宜居4个领域,这与其空间的有限性相关。从新加坡指标的数值结构可以看出,空间约束对国际城市2.0的升级之路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但其他领域的均衡发展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这种无法改变的固有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加坡上升至第一集团令人瞩目。从经济指标看,新加坡是名副其实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指数、市场规模、市场活力、人才吸引力的经济指数大幅高于平均水平。从社会指标看,新加坡相对公平,能确保弱者的权利,但其“城市国家”的定位使城市准入门槛较高。环境方面,新加坡在垃圾回收和处理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城市景观方面堪称楷模,被称为“花园城市”,因而宜居得分较高。由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领国,污染指数仍较世界平均水平要低。治理方面,新加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为平均水平,犯罪率为全球最低。
而香港的环境指标,宜居指数、环境指数、污染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香港在空间指标方面,归功于出色的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其交通和基础设施指数、通勤时间指数,以及城市面积占大都市比重(50%)的得分稍高于平均水平,但优势并不明显,表明香港的城市空间结构处于平均水平,过于紧凑的城市空间影响了该市的空间升级走势。
北京与上海的特征正是中国当前发展模式的写照
报告指出,在文化指标上,尽管北京是公认的中国文化中心,但创作环境指标却远低于平均水平;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国际旅客的数目也仅仅接近于平均水平,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文化名城尚有巨大差距,这说明其文化吸引力仍然有限。
从环境指标看,北京宜居指标远低于平均水平,属于不宜居城市;环境指数约为平均水平的一半,说明环境远未达标;污染极其严重,大大低于平均标准,甚至已经达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程度。
从治理指标看,健康指数、安全指数都低于平均水平,表明北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且犯罪率较高;北京政治权利指标接近于最高水平,意味着有大量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总部和大使馆,以及思想库的集聚,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北京作为大国首都。
从空间指标看,北京无论是交通和基础设施指数还是通勤时间指数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表明北京蔓延的圈层结构极其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对出行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屠启宇介绍说,上海是中国的首位经济城市。从经济指标看,上海作为经济、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金融市场指数、经济指数高于平均水平,但与纽约、伦敦还有较远距离。和北京一样,上海研发投入在GDP中比重虽然较高,但仍低于世界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如斯德哥尔摩有很明显的落差,这说明中国还远不是创新型国家。
从环境角度看,上海和北京的情况差不多,即宜居指数接近平均水平,而环境指数和污染指数都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污染指数远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上海环境状况令人担忧。从治理指标看,上海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明显低于主要城市平均水平,而犯罪率相对较低,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政治权利方面,虽无大量政治组织、非政府组织、大使馆等集聚,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智库、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总部。从空间指标来看,上海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指数、通勤时间指数都略低于平均水平,与先进水平间仍有明显差距,而城区面积占大都市区比重得分高于平均值,表明上海该指标较为接近38%的理想值水平,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趋于理想状况,可开发空间有限(上海与北京存在同样状况,是以市域面积作为大都市区面积,因此基数较大,才导致城区面积占大都市区的比重较为适中)。
屠启宇总结指出,通过对北京、上海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大陆城市的资本流量控制持续上升,经济增长表现突出,而创新投入不足;文化创作环境较差,而国际旅客数量代表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同时环境恶化严重,健康、安全等高效充足的公共服务匮乏,而空间结构不合理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功能的发挥形成的挑战日益严峻。其实,中国两个国际城市的特征正是中国当前发展模式的写照,显然,要保证中国模式的成功必须从中国城市入手,转变城市发展战略,依靠创新、文化,使城市更宜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下一篇:数字背后看懂经济趋势的逻辑
更多"京沪为何不能跻身国际城市“第一集团”(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