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
内地专家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分析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承载了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意图,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同时,纳入港澳两个特区的这一大湾区将探索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实现城市间互联互通,可为世界提供跨制度区域经济合作的独特经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而去年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纳入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从世界范围看,湾区既是地理概念,也是经济现象,是一种成熟的大都市群体形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说,例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面积都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口、GDP等指标都名列所在国前茅,并且多是创新产业和金融业的聚集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约1亿人口,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规模约13000亿美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指标毫不逊色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
他认为,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提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说明中国始终重视对外开放,期望粤港澳这一区域能够打破现有行政地域壁垒,实现更为便利的要素流动、更为开放的经济模式、更为理想的产业分工、更为优美的人居环境,从而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支点。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包括“二区九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
“广东对外交往历史悠久,始终走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港澳是享誉国际的大都会,拥有自由贸易传统和成熟的城市治理经验。粤港澳合作近年来屡结硕果,在大湾区城市群的概念引领下找到更为精准的战略定位,有望实现新的飞跃式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说。
他认为,创新科技、跨境金融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涵盖高新产业和制造业优势突出的深圳、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端专业人才丰沛的香港,并有区域内其他城市产业集群的关联性支持,具备打造国家创新驱动基地的条件。其次,广东享有自贸区政策优势,港澳分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和中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可在跨境金融贸易领域加快探索步伐,为国家对外开放提供更多更新方向。此外,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大型基建工程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1小时生活圈”,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从而促生要素自由流动的开放市场,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产业分工链条得以延伸。
专家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概念,其特点不仅在于其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功能,更重要的意义是跨制度合作,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容,为世界提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
郭万达认为,“二区九市”分属不同关税区,拥有不同法律制度和行政体系。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下的区域治理规划,意义非凡。就实际而言,城市群建设有助于香港解决产业空心化的结构性难题,在高增值、低就业的金融业与高就业、低增值的商贸服务业之间“填补”缺失已久的产业链空白;也有助于澳门更好实现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摆脱博彩业“一业独大”局面的发展步伐。
“通过发展解决问题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田飞龙说,在“一国两制”实践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当下,结合“自身所长”与“国家所需”,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从而更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港澳均面临的新课题。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无疑是最佳途径。
他认为,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可逐步解决港澳产业升级、与内地经济关联以及港澳地区青年成长就业、专业人才才能发挥、人口老龄化等连带性问题,使得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得到更为完善的统筹安排。
“未来,粤港澳一定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湾区城市群。”郭万达说,国家战略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考虑到了交通、地理、人口和产业集聚等多方面因素,这一蓝图十分具有前瞻性。港澳和内地应共同努力,将美好愿景落到实处。(完)
上一篇:岔路口,我往这边走——从英国“脱欧”看欧洲一体化进程
更多"内地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打造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青岛海尔(600690)
投资亮点 1.随着海尔集团将相关彩电业务逐步注入海尔多媒体,海尔多媒体将成为海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