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微操作” 年内不会全面宽松
近期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明显提升,但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明显,市场观点认为央行会再度采用降息、降准来释放流动性,但我们预计年内总量型宽松政策概率不大,未来更多采用MLF、SLO等“微操作”来平抑流动性波动,此外“利率—汇率”的双走廊的也将成为常态化的价格调控工具。
从经济和通胀的组合来看,我们认为货币宽松的逻辑一直存在。在经济方面,11月PMI仅为50.3,其中需求端的新订单指数仅为50.9,相比10月的51.6大幅回落,而就业指数仅为48.3,远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从11月出口来看,增长仅为4.7%,其中对于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的增速均回落明显,这反映外需放缓,内需疲弱的经济组合没有改变;在物价方面,11月CPI增长仅为1.4%,其中供给端的“猪周期”不再对通胀形成太大的上行压力,而受到国内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影响,加上海外油价大幅下挫的供给冲击,当月PPI跌幅扩大至2.7%,使工业生产领域的通缩风险持续增加。经济下行和通缩增加的组合,无疑使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当必要。
从金融市场来看,保持流动性宽松,稳定市场预期也是央行需要承担的职责。近期中证登的通知对交易所市场企业债回购资格加以限制,增加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风险,10年期国债、国开债收益率一度攀升至3.8%和4.4%。此外由于收益率上行,根据彭博统计至12月10日,有368亿短融、中票和金融债取消和推迟发行,这显然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较为不利。此外,随着年内第七批IPO发行,包括国信、春秋等12家公司开始募资,预计将冻结1.5万亿元以上的资金,这也对资金面形成较大压力,目前1个月的跨年资金拆借利率高达5.6%,相比11月21日降息上行了70个BP,我们认为央行稳定市场利率,来提供流动性也是需要的。
尽管如此,我们不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在年内会再度转为全面宽松,从原因来看,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央行需要时间来衡量11月降息的政策效果,如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程度,经济增长动能是否有所恢复;其二,由于防止金融风险也是央行需要承担的职责,加杠杆带来的股票市场暴涨暴跌本身也非监管层所乐见。目前低利率环境的跨市场“套息交易”需要证监会、银监会和央行间协调监管,因此在各方达成统一监管框架前,采取全面政策放松会助长市场“道德风险”情绪,这使央行态度趋于谨慎;其三,人民币汇率贬值一定程度制约了货币放松政策空间。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离岸市场来看,3个月人民币隐含收益率大幅攀升至4.37%,反映溢价上升。我们理解央行如果采取较为激进的货币政策,更容易引发海外投资者恐慌,导致贬值预期增强。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央行对于金融市场波动视而不见,我们预计未来“微操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方式,如SLF、MLF等创新性货币政策来提供市场流动性,保证拆借市场利率平稳。此外,“利率—汇率”的双率价格走廊将形成央行同时调节货币、外汇市场新的价格工具框架。
从汇率来看,我们倾向于未来一个季度人民币汇率将处于偏弱的水平,从原因来看,在于国内和海外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具体来看:其一,11月出口增长仅为4.7%,显示外需增长有所回落,我们观察到在经历了5月后的持续升值,10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达到121.6,已经恢复到贬值前1月份的高点,我们预计未来政府以偏弱的汇率来稳定出口的政策权重会上升;其二,随着美联储退出QE,5月后JP摩根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从89一直下滑至79,贬值幅度达到11%,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对其他非美元货币有效汇率的被动升值幅度接近13%,因此目前适度贬值可以缓解前期被动大幅升值的压力;其三,海外经济和金融环境均将推升美元汇率。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转好,12月16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就加息计划提出指引,同时放弃“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的承诺,这推动美元、美债利率走高;另一方面,欧洲中的希腊、日本的政治前景不明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避险情绪也对美元汇率有利。因此目前人民币的走弱,可能为美元加速升值后的“再盯住”预留一定空间。
我们理解前期人民币贬值至6.20以上,更多在于客户基于市场预期开展的避险交易需求,而非基于资本外流压力。在当前资本项目有序管理的基础上,未来发生大规模资本外流的可能性并不大,央行可以通过适度的市场干预维护汇价的相对稳定,并结合货币投放和支持出口等目标灵活选择干预时机。从双率走廊的价格工具组合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走弱,银行间利率保持低位将是主流。同时就汇率本身来看,随着参与主体的多样化,汇率的弹性会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央行政策组合的灵活性。
更多"央行货币政策“微操作” 年内不会全面宽松"...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