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清新生态音韵盎然(2)
最强音: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是行政为主,市场为辅。“规划‘十三五’,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张孝德表示。
一直以来,对环境、生态等公共无主资源过度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乃至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事例不胜枚举。张孝德认为,要想解决这种“公地悲剧”,核心在于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重新认识。通过对水流、森林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把稀缺的生态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环节。
“首先将自然和生态资源资产化,这样一来,无论是开发、保护或者交易,有了可衡量的价值标准,就可能用市场化的手段处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王毅如说道。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也是发挥市场作用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环保市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例,自2012年开始,在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碳排放权的有偿使用,树立起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空间有价的理念。
但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活跃度相对不高,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成为题中之义。“十三五”期间,应着力鼓励企业参与到环保市场中,通过利益驱动,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范围,并通过统一对接制度,尝试跨省区交易,逐步建立全国性市场。
专家指出,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十三五”期间,各地还需进一步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目前,我国开展的生态补偿多以政府投资或者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为主,基于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也仅在局部省市进行了探索。比如,江苏镇江积极探索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园区、行业和污染损害较易鉴定和评估的企业,开展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等。
实践表明,生态补偿机制不是简单的财政拨款,不应该是免费的午餐,而应通过市场的调节,有效保证生态环境效益内涵化,实现生态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十三五”期间需要扩大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和弦音:政府发力政策创新
市场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动机,政府的导向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纷纷表示,“十三五”期间,生态期盼落地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约束倒逼机制,优化利益导向机制。
“从约束性讲,我们要实行生态资产负债,把森林覆盖率、优质空气天数、水质达标状况、资源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等对生态保护和利用的指标细化成一个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生态责任审计。领导干部承接这些生态资产之后,在任期内每年有哪些变化,离任的时候再检查比对一下,看看在获得发展的同时,生态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前不久,湖北省十堰市市长张维国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生态责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就像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有了生态责任审计的约束性,经济的马车才能平衡向前行进。
除了干部考核倒逼机制的约束,“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还加大经济激励,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上有所创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樊继达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要加大各级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财政补贴必须兼顾生产与消费,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节地节水项目和企业的政策扶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的补贴政策;此外,建立对生态区居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完善财政对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
专家表示,税收政策定位也要更加精准。一方面,加快资源税改革,提高煤炭等资源税税额标准,提高稀缺性资源、高能耗、高污染矿产品的资源税税负。另一方面,加快环境税改革,研究开征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征收的独立环境税种。此外,加快完善既有税收政策,将不符合节能技术标准的高能耗产品、资源消耗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金融政策方面,加大对清洁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信贷门槛,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模式,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生态环保建设倾斜。完善生态环保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高环境风险企业保证金制度等。
除此之外,还应从法律、技术、文化等方面,形成合力,综合施策,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技术,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与教育。
上一篇:定向货币政策绝非市场“常态”
更多"“十三五”:清新生态音韵盎然(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