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止跌回升有空间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有下行趋势,有关部门正在紧急研究怎样阻止经济下滑。回顾2012年和2013年,我国GDP增速7.7%,好于计划7.5%的目标,但不可否认,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甚至比2008~2009年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9.6%和9.2%还低1.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笔者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必须纠正当前对经济增长的一些不正确认识。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阶段,重振制造业
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曾在20世纪80年代,将传统制造业视为“夕阳”产业加以贬损,认为发达国家应淘汰“夕阳产业”,发展高科技和虚拟经济等“朝阳产业”。发达国家不受欢迎的“夕阳产业”纷纷搬离至发展中国家,结果引起美、英、法、日等国家“产业空心化”,致使经济长期衰退、失业率高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美国不得不提出“重振制造业计划”。但由于措施不力,见效甚微。直至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缺乏制造业支撑,经济难以复苏,高失业率难以缓解,美、日、英等国家不得不重提“重振制造业”,由于这些国家采用减税免税和国家财政补贴等多项措施,外迁企业回迁速度加快,经济复苏速度有所提升、失业率有所下降。
英国制造业产品曾称霸世界200多年,美国制造业产品曾称雄世界160多年,日本、德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也已盘踞近百年,现在还想继续下去。当前,我国制造业产品被世界认可不足20年,就提出“不当世界制造工厂”,要当“世界创造工厂”了,梦想跨越工业化的中期和后期,直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发展高科技产业。但我国的科技人才不足,万人科研人员不足20人,发达国家平均在60人以上。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达到GDP的3%~5%,我国不足1%。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甘当“世界制造工厂”,这是时代赋予中国的重任。这不是你想当就当,你不想当就不当,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和中后期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和科技创新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阶段,我们应提高制造业的技术、产品的认可度。现在,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认可度正在提高,我们应利用这方面的利好消息,做大做强中国的制造业。制造业对中国GDP贡献率在40%以上,仍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当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因此,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一经济发展的主轴,中国是能防止经济继续下滑的。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半小时经济圈”优势
中小企业曾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它们曾创造了GDP的60%、财政收入的40%和新增就业的80%。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被“总部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所引诱,有400多个城市要放弃传统制造业,把发展太阳能电池板的“高科技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一时间掀起了“太阳能”热潮,但仅风光了两年多时间,由于国际市场萎缩和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发难,致使60%的产能过剩,不得不重新洗牌。但由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在这一时期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纷纷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通过提高地价、电价、水价等方式,使中小制造业企业难以生存而被迫关门、搬迁,一度减少就业岗位400多万个,由于“总部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不尽人意,致使地方经济纷纷下滑,这是2012年和2013年经济难以回升的原因之一。
其实,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的小家电业、长三角洲的浙江的小商品产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落后,而是高度的专业化,已实现集群化布局,已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半小时经济圈”——在半小时内能将一件产品零配件或主辅材料配齐。这些地方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小家电和小商品已占领70%的国际市场。在非洲、拉美的市场倍受欢迎,价格高达中国市场的3倍。
对于有市场销路的中小制造企业,它们有着小微型企业所不具备的功能,政府不仅不能排挤打压,而应大力扶持。美国、日本对中小企业都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日本小企业生命周期平均达47年,而我国仅为3~5年。为了让我国经济止跌回升,中央应采用有力的财税、融资、贷款等方面优惠政策,予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的止跌回升,而且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中等阶层队伍,使社会更加繁荣稳定。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大力扩大“外需”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曾大力提倡扩大内需,但几年来,效果并不明显,内需增长率不仅没有上升,甚至逐年下降。我国的内需增长率已由2008年的22.7%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11.5%,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为什么扩大内需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这与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强有直接关系,2001~2012年,城乡居民储蓄额由9430亿元增至55915亿元,增长4.93倍,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5%。储蓄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种,有的为了养老、医疗,有的为了孩子上学、留学,还有的为了家庭休闲旅游和购买车子、房子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政府强干预,人为地让购买住房和汽车这两个消费热点降温——用限购、摇号限制增长。要扩大内需,让经济复苏升温,必须改变现行政策,放宽对购房购车的限制。
在暂时扩大内需无望的情况下,应把消费的热点放在扩大外需方面。我国2013年的国际依存度为47%。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我国的国际依存度大体为23%左右,高于美国的国际依存度15%、低于日本的国际依存度30%,与德国70%的国际依存度和新加坡200%以上的国际依存度(包括过境贸易)尚有不小的差距。从世界各国的情况分析,一般国际依存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力强、抗危机能力高;国际依存度低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力弱、抗危机能力低。德国和新加坡两国危机后的复苏能力快,与它们的国际依存度高有关。我国扩大外需、扩大国际依存度的空间还很大。中国的小商品和家电类商品比较受发展中国家欢迎,在非洲地区的销售价格相当于中国市场的3倍,说明市场数量供应不足。就是钢筋、水泥等中国市场严重过剩的商品,在非洲国家仍是畅销商品,价格也相当于中国国内市场价格的3倍。中国商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尚有相当大的空间。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企业很难开出进口信用证,我国外贸方式应灵活一些,由进出口代理改为企业海外直销或加盟连锁销售。总之,扩大外需,是我国经济止跌回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对策。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与社会体制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中国金融改革两大难题:转型与风控
更多"中国经济止跌回升有空间"...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