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自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开始,2015年2月5日进一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月1日再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节奏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根据目前经济运行和CPI走势,特别是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的变化趋势看,央行年内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降息,特别是降准的力度。很多人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稳健转向了宽松。但央行方面对此并不认同,认为不应将降息、降准的举措视为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环境。对此,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争论。 实际上,争论双方的焦点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即将措施与结果混为一谈了。其实,央行就是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达到中性货币环境的效果。央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取向,对经济金融运行进行逆向调节,尽可能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达到维持经济金融稳定的目标,正是货币政策作为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之一所应保持的运作方式。因此,面对当前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明显下滑态势,货币总量呈现内生式紧缩趋势,PPI、CPI持续走低,实际利率有所上升,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央行及时采取降息、降准以及扩大银行间市场资金投放等扩张性货币措施,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无须否认货币政策取向转变的事实,但货币政策转向的目标却是保持中性的货币环境,而不是推动货币总量的快速扩张。如果需要,央行仍应旗帜鲜明地加大降息(包括降低央行资金拆借利率)、特别是降准的力度,以维持中性和稳定的货币环境,发挥好货币政策应有的调节作用。
上一篇:适时再降“三率” 加大基建投资
下一篇:投资需求增长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正当其时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