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可燃冰打造能源革命新引擎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未来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不断增加,统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为艰巨。为此,我国能源革命的基本方向和首要任务应是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可替代煤炭的各种清洁能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下大力气推动可燃冰的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中国能源革命新引擎。
美、日、加、德等国将开发利用可燃冰列入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
可燃冰具有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等特点,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新型清洁能源。
可燃冰勘查在世界上已有近50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在可燃冰资源特征、环境效应、海底安全及稳定性、开采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可燃冰将成为未来全球能源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接替资源之一。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2100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已有发现显示,海洋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且太平洋边缘海域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大西洋。其中美国布莱克海域资源量约350亿吨油当量、日本四国海槽资源量约27亿吨油当量、中国南海海域资源量约680亿吨油当量。
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引起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推动可燃冰开发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美、日、俄、加、英、德等国均相继投入巨资进行海洋可燃冰资源调查和开采技术研究。目前,全球各大海域可燃冰调查取得重要成果,可燃冰开采模拟技术也逐步完善,继前苏联成功开发麦索亚哈可燃冰以来,加拿大和美国也在陆地冻土带成功实施了可燃冰试采工程。日本2013年成功实现海底可燃冰试采,并在6天试采时间内试采出12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初步具备了在近海海底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技术,计划在2018年前后将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届时日本将商业开采可燃冰资源,预计可供其消费100年。这些成果的取得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可燃冰勘查开采热潮,美、日、加、德等国纷纷将可燃冰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纳入其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其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了国家级研究计划,并编制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可燃冰具备成为未来我国主流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
可燃冰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热值等特点,是高效、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能量密度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分解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热值高,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和石油要高出数十倍。纯度高,我国南海海域等地区发现的可燃冰甲烷含量可达99.0%,比常规天然气的纯净度平均高约10个百分点。可降低污染物及CO2等气体的排放,与等热值煤炭相比,每千立方米气可分别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约4.33吨和0.0483吨,且基本不含铅尘、硫化物以及可入肺颗粒物(PM2.5)等有害物质。另外,用二氧化碳置换可燃冰中甲烷的生产技术体系,既可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可燃冰资源,又能起到封存二氧化碳的作用。
目前,我国可燃冰资源勘查已取得重大突破,力争早日实现可燃冰的开发利用。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对海域内可燃冰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专项。2007年,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2008年,在青海祁连山冻土区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证实我国是既有海域可燃冰、又有陆域可燃冰的少数国家之一。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其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四个特点。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控制可燃冰分布面积55平方公里,控制储量相当于1000亿~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可燃冰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下一步将全面推动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的开发,2013年起用3年时间重点开展资源勘查工作,开展生产试验先期研究,并在陆域实施试采工程;2016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资源勘查工作,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研究;2020年前后突破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基本形成能够适应工业化开发规模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体系;2030年前后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
下一篇:让功能专业化提升塑料软包装行业
更多"开发利用可燃冰打造能源革命新引擎"...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